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知识网络】魏晋刘微:运用理论提出计算的正确方法。①精确算出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早于外国年。②著《缀术》等书。①北朝著,我国现存的农书。②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西晋绘制出《》,提出地图的原则。①北魏为《水经》作的注。②以《水经》为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区的和,是历史、地理和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地理著作。东晋:葛洪结合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服务的宗教。萧梁:经典增多,吸取教义和观念,丰富道教教义,建起道教的体系。原因:宣扬、、,为百姓找到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的需要。①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甘心忍受,。②统治者广修,施舍钱财,浪费了。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和,农民负担加重。内容:针对佛教形神分离、形亡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和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意义: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展北魏和北周从加强出发,先后两次灭佛。特点:。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建安文学:含义:建安时期,以父子为代表的诗人写出的内容、风格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代表作:曹操《》、王粲《》、蔡文姬《》等。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风格。代表作《》、《》。南方:,多描写爱情,如《》等。北方:,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等。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是著名书法家。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这是汉字书法的一大进步。东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代表作《》、《》。科技数学南朝祖冲之地理学佛教盛行农学:《齐民要术》《水经注》道教反佛危害齐梁范缜《神灭论》思想与宗教文学诗歌乐府诗艺术书法其子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特点:往往带有色彩。人物:三国: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东晋:擅长画。布局严谨,线条流畅。代表作《》和《》石窟:山西大同石窟和河南洛阳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课堂练习]1.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及食品加工与贮存等技术的农书是A.《考工记》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四民月令》2.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盛行的社会基础是A.士族制度的发展B.国家处于分裂状况C.江南经济的发展D.北方民族融合3.范缜发表《神灭论》,直接针对A.佛教宣扬转生来世B.佛教盛行加重人民负担C.统治阶级利用天命思想进行欺骗D.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4.佛都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未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B.民间道教的抵制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巩固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发展佛教艺术C.对佛教教义抱对立态度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6.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色是A.宗教特色B.市民特色C.民族特色D.贵族特色绘画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在不少领域内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不包括A.民族大触合B.频繁的对外交往C.北方经济的发展D.江南经济的开发8.陶潜的《桃花源诗》①反映了人民质朴的劳动生活②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③向往一种世外桃源生活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勇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实质是A.抨击时政B.崇尚清淡C.维护庶族利益D.为士族辩护10.汉字书法发展的顺序是①篆书②楷书③行书④隶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11.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九章算术》C.《氾胜之书》D.《四民月令》12.下列古代科学家,在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有①贾思勰②张衡③郦道元④裴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道教的兴起和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分别始于A.西汉和西晋B.西汉和东晋C.东汉和西晋D.东汉和东晋14.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