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学案: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知识网络】建立:960年,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年号,定都,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建立和分裂局面结束分裂局面结束:宋太祖采取“”“”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的割据势力。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目的:改变的局面。①解除石石守信等的兵权,继而又削减实权,使其徒有虚名。②将禁军的统领权,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③设,有之权但不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权。使其互相牵制。④实行,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⑤,。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半数,一半。①设、和,依次分割宰相的、和。宰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②地方上派文官任,又在各州设加以监督,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公文必须由和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①在各路设,规定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由全部运送中央。②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担任,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积极:铲除了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利于发展。①政府.,财政开支大。②军队不灵,下降。③地方上。严格程序:分、、三级,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直接掌握。减少科目: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完善方法:实行,防止考官舞弊。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①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开辟了道路.②是北宋的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的强化中央集权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作用消极发展科举制措施作用积贫积弱的祸根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作用。w.w.w.k.s.5.u.c.o.m[课堂练习]:1.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解决支付给辽夏岁币的财源4.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割据政权C.防御辽兵进攻D.节省军费开支5.北宋初年禁军布防的原则是A.先北后南B.内外相制C.强干弱枝D.兵将分离6.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7.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防止武将专权B.强干弱枝C.加强禁军D.使其互相牵制8.北宋科举制的发展,其作用不包括A.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B.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C.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D.为一般人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9.北宋过分集权所带来的恶果有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0.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B.兵越多,战斗力越强C.官越多,行政效率越低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独占其四,即郑州、安阳、洛阳、开封。据此回答11-13题:(2001年全国历史卷·5)11.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12.郑州成为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其主要理由有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登封市)②汤灭夏建商朝,建都于毫(今郑州)③春秋战国时的郑国、韩国曾在此建都④八座宋代皇陵建在郑州巩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我国的“七大古都”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五个,按黄河流域的走势,自上而下依次是A.西安、开封、洛阳、安阳、北京B.西安、安阳、洛阳、开封、北京C.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北京D.安阳、洛阳、开封、西安、北京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据此回答14-15题:14.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A.农民起义B.宫廷政变C.兵病D.政权禅让15.有关北宋结束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