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VIP免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1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1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3页
3/13
考点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深入思考】孟子提倡的“仁政”与孔子提倡的“仁”有何区别?提示:(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2)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施政纲领,即“仁政”。【深入思考】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区别。提示: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1)政治方面: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推行“德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教育方面: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局面;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方面:编纂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是其弟子所编)孟子战国(1)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3)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战国(1)天人关系: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续表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道老春(1)哲学上:主张“道”是世界的根本;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家子秋(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庄子战国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强调“齐物”“逍遥”墨家墨子战国主旨:“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爱人之心”的不同:儒家是有阶级、等级区别的爱人,墨家主张的“兼相爱”是没有区别的爱人)“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法家韩非战国(1)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3)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变革观【深入思考】儒家、法家、道家治国思想的不同。提示:(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1)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还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3)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发挥了孔子的“礼”的思想,强调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4)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相同之处都在“仁”“礼”二字上,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都在对民力的重视和德治上。不同的是孟子提出人的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了人的性恶论,但无论性善或性恶都是为了强调礼乐制度和促使人向善。【知识拓展】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深入思考】荀子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孔孟的思想?提示: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1)原因①社会原因: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②个人原因: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董仲舒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考点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导学案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