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学性质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学案课程标准:关注钠、铝、铁、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际,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省教学要求: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重要物理性质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非氧化性酸的反应情况掌握钠与水反应学习目标:1、了解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2、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及产物;学习重点和难点:1、Na、Al与O2的特殊性及应用;2、Na与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学习过程:Ⅰ、课前检测1、大多数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等。2、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Ⅱ、课堂新授【思考与交流】1、分析课本第46页图3-2,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一、金属与O2的反应1、钠与O2反应【实验3-1】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钠切开前的表面,与切开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实验3-2】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与加热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写出学生实验1、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2、铝与O2反应【实验探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有何现象?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写出反应方程式。【练习1】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练习2】完成下列方程式:2Mg+O23Fe+2O22Cu+O2【思考交流】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何规律?【总结】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金属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反应现象氧化物的颜色化学方程式钠铝铁铜二、金属与水反应1、钠与水反应【实验3-3】(1)Na和烧杯里的水作用;(2)Na和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学生活动】写出观察到得现象:【思考交流】1、解释刚才看到的现象;2、Na和水作用放出的气体是什么?怎么检验生成的气体?Ⅲ、归纳与小结一、金属与O2的反应1、钠与O2反应钠的物理性质:(1)常温:(2)加热:现象:结论: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2、铝与O2反应4Al+3O2=====2Al2O3(致密)二、金属与水反应1、钠与水反应(1)方程式:(2)现象:Ⅳ、课堂检测1.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铁B.氧C.硅D.铝2.金属钠常常保存在()A.水中B.煤油中C.石蜡油中D.棕色瓶内3.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的金属是()A.铁B.钠C.铝D.镁4.将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使其燃烧,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金属钠融化为小球B.火焰为黄色C.燃烧后得到一白色固体D.燃烧后得到一淡黄色固体5.在Na与H2O的反应中()A.Na是氧化剂B.H2是氧化产物C.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电离出的少量的H+D.反应实质是钠置换水中的氢气默写任务:钠、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描述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后反思:Δ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学性质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学案主备人:张爱丽时间:2009年11月13日课程标准:关注钠、铝、铁、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际,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省教学要求:掌握铁粉与水蒸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共性和个性学习目标:1、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2、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学习重点和难点:1、Na与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Fe与H2O反应的本质;2、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学习过程:Ⅰ、课前检测1、钠的物理性质:2、钠与氧气反应(常温)(加热)3、钠与水的反应现象:Ⅱ、课堂新授【思考交流】①钠易和空气、水反应,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钠?②为什么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③将一小块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