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非选择题应遵循的10大审题法则法则1先浏览,后细审。非选择题多由试题说明性文字、正文材料及材料来源、问题设问等要素构成。相对于选择题来说,非选择题的材料文字量一般较多,阅读量较大。非选择题审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阅读这些材料和设问。非选择题的审题原则:第一步是要粗略浏览而不是细细品读。浏览即是花极少的时间快速扫描一遍试题,看材料主要涉及哪些知识点,设问考查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把试题考查的内容与所学的知识快速联系起来。审题的第二步是细审材料。在浏览的基础上,结合设问要求,再细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答题所需的关键信息。这样做比较符合先整体、后具体的原则。反之,则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不成整体布局的构思。法则2不要忽视材料的出处和说明性文字。材料出处对理解材料观点有所帮助。比如材料作者信息能够帮助考生判别材料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往往影响其政治倾向。引文来源的文章标题、著作名等,也有助于考生判别材料的观点、主题。特别是一些图片的说明文字,对解读图片信息很有帮助。说明性文字一般放在试题的最前边,主要用于说明试题的主题指向,可以帮助考生理解命题立意。法则3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只需关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高考命题选用的材料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献型材料、图片型材料、数据图表型材料等研读材料的主要目标是按照试题的要求寻找材料所蕴含的信息,以及这些材料信息所能说明的问题、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考场上审读材料时,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更不要考虑每种材料类型需要运用何种特殊的方法再去分析,这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你要做的是直奔材料信息这个核心目标,因为对解题有用的只有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法则4循顺序做题,按设问要求作答。按设问顺序作答是非选择题的一项答题原则。现在高考阅卷普遍采取网上电子阅卷方式,考生在做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这样答案就集中在一起。顺序写错了容易被认为答案错误而失分。问什么,答什么,是非选择题的基本答题原则。答非所问,徒劳无功。有问不答,必定无分。明知对问题理解不透,对答案没把握,也要尽力作答,不要轻言放弃。法则5调动知识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非选择题的设问句式一般为:“根据材料……指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结合史实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等。相应的答题原则为:(1)凡设问中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就要调动知识主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答案。(2)凡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在调动知识时一定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有时材料中的信息往往是教材的补充,所学知识有时比材料中的要点还多,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要点才会完整。(3)凡要求“结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要说明的问题(论点)往往在材料中,所借用的史实,大多在所学知识中,要注意调动教材知识。(4)凡要求“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一定要注意采用每个材料的信息。法则6按分值多少确定答案文字量,答案要点要齐全、能多勿少。在试卷的设问后,往往都标有此问的分值。这对考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提示。分值高,答案的要点和文字量就要多,分值低,答案的要点和文字量则少。甚至可以根据分值确定该问题答案的要点数。非选择题的评卷基本上按要点给分,答不到要点就得不到分。为了提高非选择题的成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得分要点。对考生来说,答题水平层次已成定局,唯一提高得分的途径就是把答案要点范围扩大,以增加对得分点的覆盖面。所以,答案宁多勿少。法则7答案要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书写要工整。段落化是指每个大问或每一层次构成一个段落。序号化是指每个要点用一个序号标注出来要点化是指文字叙述要紧扣知识要点,语句简洁,不拖泥带水。这样写出来的答案给评卷人以层次清楚、要点全面、文字简洁的感觉,比较符合按知识要点计分的评卷要求。法则8史论结合,不空发议论,也不简单罗列史实。历史学科强调证据意识,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有一分史实说一分话”。这就是历史学科特有的“史论结合”方法。历史非选择题大多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