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指导意见学习要求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了解农奴制改革前的准备。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3.认识“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知识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2)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都因地主的阻碍而不了了之。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3.过程(1)思想: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2)组织: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3)方案①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②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③草原地区:地主们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4.结果:经过激烈讨论最后拟订了改革方案。知识点二“二一九法令”1.签署: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2.内容(1)政治上: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处理;他们享有公民权利。(2)经济上: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3)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知识点三进步与局限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3)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3.局限性(1)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仍被束缚在土地上。(2)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地主盘剥和奴役。【概念阐释】1.“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1861年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颁布。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该法令有助于促进俄国的近代化。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思维点拨】1.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结构图示】“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影响主题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史料研读]史料一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史料二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①。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史料一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史料二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①是指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并没有消除社会矛盾,革命必然会爆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提示理由:经济上,1861年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政治上,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进程。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提示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史论归纳]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从根本上看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