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6月30日)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全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国家和省、XX市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排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并与XX市车改办反复沟通汇报后,制定了《XX县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6月18日,XX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了我市方案,并要求6月底前完成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改革任务。刚才,师超主任宣读了市车改领导小组《批复》。市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审计局要结合各自职能,吃透政策精神,按照时限要求,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要深化三个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项具体改革,但绝对不是小改革,这项改革有利于破除官本位,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有利于树立改革信用,是具有lsquo;扳机rsquo;效用的引领性改革,必须改成、改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公车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确保改成、改好、改出成效。(一)公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市平均每年直接用于保障公务用车费用达7780余万元,这些支出,已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据预测,实行公车改革后,全市每年可节支公务交通资金600余万元。可见,通过公车改革能够有效降低机关行政运行成本,促进公车管理规范透明、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第1页共4页(二)公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公务用车管理一直是困扰机关后勤服务的一大难事,牵制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挤占了大量的行政经费,而且使用效率低、养护成本高,甚至有时因为质量差异、使用不均等问题,闹出无原则的纠纷和矛盾,给机关后勤保障造成极大的困扰。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公共交通出行有了极大的改善,车辆租赁市场和出租车市场已基本形成,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时机已经成熟。因此,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助于规范政府职务消费行为,有助于推进政府后勤的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三)公车改革是回应群众诉求、维护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公车改革已经提出多年,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是因缺少硬性指标约束,又没有相关奖惩措施,始终没有明显进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入推进,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大胆向重点难点开刀,不怕触及利益、动真碰硬,表现出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有利于树立改革信用,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因此,这次公车改革既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社会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有效之举。二、要把握四个关键我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印发,改革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责任分工等都非常明确。这里,我再强调四个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一)从严从紧、坚持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总量控制这个上限。XX市批复我市党政机关(含符合参改条件的功能区管理机构)保留各类公务用车580辆。其中,实物保障工作用车44辆,机要通信和应急用车124辆,接待调研用车4辆;17部门内执法执勤用车330辆、执法执勤特种专业技术用车61辆,17部门外行政执法用车17辆。各参改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和泰安批复相关要求执行。二是严格守住节支这条底线。上级明确要求,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总额,节支率不得低于7%。按照XX市批复的我市《实施方案》测算,全市第2页共4页综合节支率为7.2%,达到了上级要求。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用于保障公务出行需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对于公务用车补贴范围、标准,方案都已经明确,各级各部门不得擅自扩大、随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