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把整十数看作几十进行计算的道理,学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兴趣。课前准备: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捆。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师生谈话,由为什么喜欢吃苹果的话题引出。由“学生为什么喜欢吃苹果”的谈话开始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又很自然的引出本节的学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吃?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苹果好吃。●苹果营养丰富。●苹果会有很多维生素。……二、自主探索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列出算式。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并用算式表示要求的问题。师:对。多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苹果成熟了,果农会把苹果装入纸箱内运到各地去销售。请同学们看图,说说你从70页左边的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图左边的箱子里能装20个苹果,右边的箱子里能装30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师:请同学们列出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30+20=2、提出操作和试算的要求,鼓励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算。在操作、试算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相加的计算方法。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操作、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并提出:如果不摆小由动手操作过渡到计算,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建构过程。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我先摆出3捆小棒,每捆10根,共30根,再摆出2捆小棒,每捆10根,是20根。30棒,怎样算的问题。学会整十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根和20根合起来是50根。所以30+20=50师:如果不摆小棒,计算30+20等于多少?你会怎样算?生1: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生2: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写0。4、让学生观察减法的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列出算式。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并用算式表示要求的问题。师:看来,不摆小棒同学们也能很快算出几十加几十等于多少。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一副图,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共有50个苹果,左边的箱子里有20个苹果,问右边的箱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50-20=。5、提出不摆小棒,直接计算50-20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为学生创造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尝试计算的机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师:如果不摆小棒,你能计算出50-20等于多少吗?试一试。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6、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摆法的机会,学会整十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既是自主尝试结果的展示,又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结果是多少?生1:5个十减2个十得3个十,是30。所以:50-20=30生2:只按把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写0,5减2等于3,所以50-20=30。三、尝试应用1、让学生观察试一试的四个问题,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发现的机会,使学生了解题中几个数据的讨论、了解各个题中几个数据的特点,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为学生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计算提供经验。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图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了加、减法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四个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左边两个题是加法,右边两个题是减法。●左边两个题的加数一样,只是位置不一样,左边两个题是被减数一样。特点。●这四个题中的数都是整十数(几十数)。……2、提出: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的要求,给学生自主计算的时间。为学生提供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学生算,教师掌握学生完成的时间。3、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想法、算法的机会,使学生会灵活的计算。初步感知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