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简案【内容分析】《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光;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教授这节课的重点。课文的开篇和结尾均采取了引用的修辞手法,首尾呼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爱桂林、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用饱醮激情的笔触,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俱融,形神兼备。【学情分析】学生们喜欢阅读写景的抒情散文,因为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对文字的审美能力他们喜欢通过文字领略各地风光,体会作者喷薄欲出的浓烈情感。诚如钱钟书所说:好的文字是有粘性的。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内容浅显,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学生需要教师引导去发现的是作者的表达。例如:布局谋篇、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借助“比喻”“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生动具体进行描写的方法,欣赏语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景,背诵课文,积累语言。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借助“比喻”“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生动具体进行描写的方法,欣赏语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演示文稿、桂林山水风光图片及相关的文字资料。2.学生准备: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在读准的基础上把上下两组词语搭配成词组,并读好词组。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香山大海西湖泰山2.继续出示词语,指导读准“啊”的变音。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13.检查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朗读。4.交待任务: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跟随作者一起去桂林玩赏,感受山水的独特之美,感悟作者的表达之妙!二、理解文字,感悟桂林山水之美。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说他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也从没见过桂林这样的山。这到底是怎样的水?怎样的山呢?2.结合学生发言板书:静、清、绿奇、秀、险3.指导学生读出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理解“无瑕”“拔地而起”“屏障”“嶙峋”等词语。三、欣赏文字,体悟作者的表达之妙。1.默读全文,你认为作者的这篇文章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或者哪里写得好,用笔标画下来,并用简单的话写一写你觉得怎么好?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梳理、小结。(1)直接抒情——六个“真”字直接写出了作者对桂林山水之美的惊叹!(2)运用了排比、比喻、引用、对比等修辞方法,使得桂林山水特点更具体、更生动(3)先概括特点,后具体描写(4)首尾呼应(5)丰富的联想。教师介绍“象鼻山的传说”,学生想象“九马画山”的故事。四、积累文字,储蓄桂林丰富的文化。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2.课文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知道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吗?教师引入资料介绍:3.课文中说“人们都说”,想一想都会有哪些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1)推荐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2)出示ppt:桂林不愧为天下第一的自然奇景。--[联合国]阿帕德.鲍格胥桂林山水使人感到震撼,桂林历史文化令人惊叹不已,桂林人造景观让人意想不到。这一切构成了桂林的旅游优势,使人流连忘返,不愿归去。[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比德森桂林不仅是桂林人的,同时也属于全世界。[瑞士]阿尔布莱希特.里森【板书设计】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水静清绿桂林山水甲天下峰峦雄伟红叶似火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山奇秀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