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讲话一、倍加珍惜取得的成绩,增进发展信心,进一步坚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决心20*年,我市各级紧紧围绕两大战略实施和两年活动开展,突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和载体建设,知难而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市工业园区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连创历史新高,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具体工作表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发展提速,贡献提升。集中体现于三个层面。一是空间拓展,开发加快。20*年全市工业园区新开发面积23.8平方公里,同比增长34%,动态保持熟地面积8500亩。其中,市开发区完成了东港二期、金属制品园区和白沙工业园区6.73平方公里的土地征用,新开发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特别是在金属制品园区建设上,XX县区政府及市国土、规划、建设、电力、水利等部门紧密配合,联动协作,依法操作,创出了一流的"*速度"。在航元线的建设上市电力局也是加班加点,一个多月抢下线路架设,为元立项目顺利投产创造了条件。二是集聚加速,强度提高。全市工业园区协议入园企业866家,超出年计划44%,其中市外企业453家,占总额的052%,超出年计划51%。大项目引进成效明显,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11个,同比增长116%。工业招商实际到位资金44.2亿元,同比增长123%,占以前历年总和的84%;其中,市外资金32.7亿元,同比增长236%。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3.57亿元,同比增长42%,是历年来力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一年,特别是市本级、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均在2亿元以上。项目推进工作不断加强,投资强度逐步上升。园区建设"四率"提高较快,项目开工率达到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超过金华、丽水和舟山;投产率为41%,比年初计划超出11个百分点,高于丽水、舟山两市,与金华持平。三是效益上升,活力增强。各县(市、区)及各重点工业园区全面完成了20*年度各项考核指标。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5.1亿元,同比增长5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第1页共9页81.2%,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园区有16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5家,市开发区和沈家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去年首次突破20亿元。工业入库税金6.76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增长26%,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1%。(二)管理规范,效率提高。一是抓好园区整顿。以国家、省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和开发区(园区)清理为契机,从我市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分工布局出发,按照"禁、撤、整、改、扩"的五字要求,对开发区(园区)进行规范重组,全市共撤销整合开发区(园区)25个,其中整合6个;拟保留扩容和提升重设的开发区(园区)12个,目前有关申报材料已上报省里,进入迎检待审阶段。二是突出规划引导。完成*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明确了"一带四集群"产业布局框架;初步完成*制造业基地建设基础性要素配置规划,提出了工业园区产业与布局意见,加强全市产业发展与要素配置的指导,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布局优化。三是加大机制创新。进一步理顺市区工业园区开发管理体制,正式启动运作市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协调机制,统一市区开发区财政奖励政策,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市区工业园区的有序竞争和协调发展。畅通服务渠道,优化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对重大项目,配备专门班子,落实责任,领导带头,全程服务。全市各级开发思路不断拓宽,衢江区通过全区一盘棋、统一招商、统一布局、按比例分成的开发模式,有效调动全区各乡镇、部门的积极性,做大合力,为园区引进工业项目1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2亿多元。在提高项目履约方面,XX县区采取了入园企业进度公示制,将所有入园项目挂牌公示,对前期协商无果,6个月后无特殊情况仍未进场开工的企业实施清场,去年仅双港开发区就利用公示制清退7家企业出园。回顾20*年的发展,是在国家部分领域宏观政策环境趋紧,全国上下大力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整顿和开发区(园区)清理的严峻形势下,经受了非典、干旱、限电等众多困难考验后取得的,逆势而进,实属不易。当然,肯定成绩,我们切记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姿态,保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第2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