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概念:1、匀变速直线运动⑴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⑵若以v0为正方向,则a>0,表示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0,表示物体作匀减速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拟合法:在科学上,为了描述实验中测量量之间的关系,现将其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一条曲线(包括直线)“拟合”这些点研究的方法。4、速度-时间图象:用时间t为横轴,以速度v为纵轴建立的直角坐标系。根据v、t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获得的图像。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从数学角度可知v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直线,从如右图图象可知:各图线的物理意义。图象中直线①过原点直线是v0=0,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中直线②是v00,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③是v00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以直线②分析,tgvta,斜率为正值,表示加速度a为正,由直线③可知△v=v2-v1<0,斜率为负值,表示加速度a为负,由此可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当然还可以从图象中确定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也可以求出达到某速度所需的时间。例1:图为一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线,根据图线作出以下几个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2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解析:由速度图线可知物体的初速度v0=-20m/s,负号表明它的方向是负方向。在2s前物体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由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再结合图象考虑可知物体在2s末时速度为零,位移大小最大,2s到4s物体向正方各做匀加速运动,4s末回到原出发点。故2s后它回到出发点。答:此题应选(B)、(D)。5、位移-时间图象:用时间t为横轴,以位移S为纵轴建立的直角坐标系。根据S、t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获得的图像。说明:由匀速运动的位移S=vt,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求出来。如右图中AP为一个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图线,为求得在t时间内的位移,可将时间轴划分为许多很小的时间间隔,设想物体在每一时间间隔内都做匀速运动,虽然每一段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值是不同的,但每一段时间间隔ti与其对应的平均速度vi的乘积Si=viti近似等于这段时间间隔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因为当时间分隔足够小时,间隔的阶梯线就趋近于物体的速度线AP阶梯线与横轴间的面积,也就更趋近于速度图线与横轴的面积,这样我们可得出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以用速度图线和横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此结论不仅对匀变速运动,对一般变速运动也还是适用的。由此可知:所求匀变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如下图中APQ梯形的面积“S”=长方形ADQO的面积+三角形APO的面积,所以位移Svtat0212,当v0=0时,位移Sat122,由此还可知梯形的中位线BC就是时间一半(中间时刻)时的即时速度,也是vvt02(首末速度的平均),也是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因此均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还可表示为:Svtvvtvttt022,此套公式在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中有时更加方便简捷。还应指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如上所述的速度图象有时比上述的代数式还更加方便简捷。例2:图示出A、B二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A、B二物体开始时相距100m,同时相向运动(B)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C)A、B二物体运动8s时,在距A的出发点60m处相遇(D)A物体在运动中停了6s解析:A、B二物体相距100m,同时开始相向运动。二图线交点指明二物体8s时在距A出发点60m处相遇。B物体向0点方向运动速度大小m/s5m/s860100tSv。A物体先做匀速直线运动,从2s未到6s中间停了4s,然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此题应选(A)、(B)、(C)。二、公式、定律及规律1、匀变速运动中的四个常用计算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如知道t=0时初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