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一、说教材《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已学过整数的近似数,而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二、说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表示的精确程度,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3)、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难点: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求近似数时,小数的末尾的“0”不能去掉。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尝试,自主归纳,从而理解知识。五、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我会填)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68674388940118023004659980034890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54()725≈54万86()805≈87万在整数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用的是“四舍五入”的方法。(二)、新授课1、出示例题情境图。课件出示课本例题情境图(1)让学生说说豆豆的身高(0.984m)追问:为什么一位同学说是0.98m,一位同学说1m,怎么都不一样?(他们说的是豆豆身高的近似数)(2)导入课题:根据生活中情况,常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2、小组合作,自主尝试试着把0.984分别保留两位小数和一位小数,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小结方法。3、自主完成,同桌交流想一想:把0.984保留整数怎么做?学生完成,同桌交流后汇报4、小组讨论保留整数得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得到的“1.0”一样吗?保留一位小数得到的1.0末尾的0能去掉吗?(学生讨论)师用两个数轴上1和1.0的范围用图表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精确程度的不同。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三)、巩固练习(我能行)。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并说说方法。六、说教学反思。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通过动画直观演示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突破难点时,用数轴比较理解精确程度。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知识的迁移,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不够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