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材料,注重分析教学目标:本节课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探究议论文的析例的方法,使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能够更好地选择材料,更好地阐释材料,论证中心。教学难点:议论文中如何析例。教学步骤:一、提供材料,寻找论点。1、准备18则相近的容易相混的两类材料,印发给学生;2、在黑板上书写两个论点型的作文题:《细节决定成败》、《根深才能叶茂》;3、请学生分组讨论,给18则材料找到自己的家——这些材料分别能论证那个论点。二、复习上节课练习的如何叙例:(1)剪裁舍弃。(2)挖掘增补。(3)概括排比。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写一语段,共同发现,材料的多种指向性,发现如果把叙例的语段直接放进文中,缺少分析的话,会内容单薄,缺少论证力度。考试院负责语文考卷的贺敏老师在分析07年作文失分的8点原因,第四点就是“蜻蜓点水,很多同学的例子缺少分析”。三、同学们交流后,和同学们探讨如何析例。1、用PPT展示一段析例,让同学从所提供的材料中选出一段来适当叙例,并加以析例来论证《细节决定成败》或《根深才能叶茂》,探讨总结析例的方法。2、用例文为例,和同学总结多种多样的析例示范。(1)、探究原因,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揭示观点和材料联系。(2)、假设分析,用“假设……情况会怎样呢?”“假如......”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揭示观点和材料联系。(3)、条件分析,用“只有……”、“只要......”等引出对材料的剖析,揭示观点和材料联系。(4)让步递进分析用“即使……”或”更不用说……”引出深入一层的内容剖析,揭示观点与材料的联系。(5)、对比分析,根据所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材料作对照分析,通过比较,突出阐发的事理,揭示观点和材料联系。(6)、意义价值分析,揭示观点和材料联系。边分析例子,边探讨方法。之后激发同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老师和同学以借鉴?四、每位同学运用刚刚探讨到的方法,根据所给的材料,写一则析例,或者改写一下自己的析例,来论证《细节决定成败》或《根深才能叶茂》,用幻灯来交流。五、析例也可以语言丰富多彩。用PPT展示两个析例。六、布置作业:任选《细节决定成败》或《根深才能叶茂》,完成一篇议论性的文章,注意适当地叙例、析例。浦东中学孙丽春议论文的材料1.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说到我们的员工与日本员工在敬业精神、责任心等方面的差距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那么这个日本员工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我们的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与日本员工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我们的员工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可能是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然而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施工场上的事故发生了。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发明了锯子。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小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3.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是因为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4.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