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大坝中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案培训时间:2011年11月12日主讲:赵温明参培教师:全体教师培训学时:3学时一、全面了解学生(一)什么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技能是指教师熟练运用了解学生的方法,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班级集体的整体情况、班级中学生个人的有关情况的活动方式。所谓了解学生概括地说就是摸清学生过去的“所作所为”,现在的“所思所想”。此事易说不易做,需要一个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将自己一切教育行为和活动置于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进行,以平常的心态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二)为何要了解学生?1、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生活环境、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个性特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性格的学生所能接受的批评教育的方式也不相同,教师如不了解学生的特点而盲目采用简单的教育方法,有时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思想和逆反心理。因此,要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1)教师通过校园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能够较快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如:有的学生反应很快,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在小组内很活跃;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且能够帮助别人;有的学生很细心,能够发现问题等。(2)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生个性形成与家庭的关系最为密切,家访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性形成的家庭环境,教师这种覆盖全员的家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2、教育要以治本为主教育不仅增进人们的知识,更是培养人的个性。教育不是简单地改变人的不良行为方式,更深层次的是要改变产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心理。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直观的方法,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不利于其今后的社会发展。要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3、教育建立在了解之上作为班主任,要了解后进生各方面的情况,即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理诸方面都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才能“对症下药”,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走向人生的新境界。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要有正确的估价和认识,要看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正处于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要看到学生扥本质、主流是好的不能轻率地给一个学生下结论,更不能轻易地否定一个学生,将其划入落后群体中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学生。对学生的认识不能仅从教师的感性、表面印象出发,对优秀的学生,在见其“长”的同时还要见其“短”;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在见其“短”的同时,更要见其“长”。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对学生既要看到他的过去,也要看到他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的将来。任何学生,都是会发生变化的,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即不利于进一步促进优秀生的成长,也不利于转化后进生。(三)了解学生的方法1、注意观察观察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一切活动中观察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2、谈话通过谈话,可以更直接、更生动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弥补观察的不足。谈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找学生个别交谈,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座谈,也可以是不拘形式的漫谈。谈话后要作好追记,把有关情况记录下来,并作出分新。3、研究书面材料研究书面材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实表现的重要方法。可供班主任研究的书面材料很多,它包括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体检表、成绩单、作业本、答卷、日记以及图书借阅卡片、班级日志等等。4、问卷法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一套选配恰当、措辞精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然后通过统计、归纳、分析、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和集体情况。5、实验法教师可以根据逐渐的目的设计一些活动让个别或所有学生参加,根据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归纳,更为全面彻底地了解学生的方法。6、调查访问调查访问,也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