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设计理念:1、“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我力求在“诗意”与“歌韵”上突破,激发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不是很了解,我试图通过剖析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成为一个关键所在。如何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也就成了一个重点。而反复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式。3、让学生在充分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自主探究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语言之情感。2、学习课文9—20自然段,探究,品味,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开放的性格。重点难点:1、重点:后生及舞姿部分。2、难点:文章的表达方法,第17自然段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悟了安塞腰鼓“舞蹈”的“火烈、狂野”(板书)。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安塞腰鼓”,去感受它,去领略它,去欣赏它。请看……2、视频播放“腰鼓表演”3、复习“舞蹈”部分(1)、出示6-7自然段师引读:看哪,“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生齐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师引读:“黄土高原上,爆出了一场……”生齐读:“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师引读:“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使恬静的阳光立即……,使困倦的世界立即……”生齐读:“……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变得亢奋了。”(2)、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3)、这火烈狂野的舞蹈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我们也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课题上方板书“好一个”)二、过渡、归纳1、是啊,“好一个安塞腰鼓!”安塞腰鼓除好在“舞蹈”的“火烈狂野”,还好在什么地方?2、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相机板书:响声后生舞姿)三、精读课文9-16自然段,感悟文本(一)学习“响声”部分1、出示9-10自然段2、指名读。(师生评议)变换方式读,男生读第9小节,女生读第10小节,齐读“隆隆……”以朗读促感悟,体会鼓声的力量与震撼。13、拓展:这鼓声碰撞在黄土地上,黄土地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天幕上,天幕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也成了……也是……这鼓声碰撞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心也成了……也是……4、比较:如果去掉“隆隆……”,效果怎样?如果不用“牛皮鼓面”来比喻,效果怎样?(“隆隆……”增强了气势;比喻形象生动,把无形的声音变得有形了。)(板书:隆隆……)5、小结:这“隆隆……”的鼓声,震撼着山崖,震撼着黄土地,震撼着观众,也震撼着我们,我们一定会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二)、学习“后生”部分过渡:安塞腰鼓的舞蹈无疑是魅力四射的,响声是震撼人心的,那么,这些击鼓的后生呢?我请两位“男子汉”分别读12、13小节。1、出示12-13自然段。2、指名朗读。(评议)3、这是怎样的后生?4、抓住“元气淋漓”进行自读感悟。(1)、“元气淋漓”是什么意思?(2)、你从哪些词句看出?(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重点讨论“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与“力量,激情,气势”对应起来理解。(见课件)(3)、你能读出这种味道来吗?(教师指导、示范)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6、面对这些后生,你会怎样赞美?为什么要赞美黄土高原?(见13小节)7、小结:面对如此“元气淋漓”的后生,我们怎么能不赞叹呢?“好一个安塞腰鼓!”(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三)、学习“舞姿”部分过渡:你们喜欢“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