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_第1页
1/30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_第2页
2/30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_第3页
3/30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背景 病原学诊断始终是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一系列鉴别诊断,然后针对这些进行检测,通常一项检测只能对应一种病原体,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以下简称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能覆盖更广范围的病原体。本专家共识就二代测序的临床应用范围、样本采集、分析解读和诊断效能等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和意见推举。一、证据强度和证据质量的分级定义 证据强度:A 为强烈推举;B 为推举,但其他替代方案也可接受;C为推举强度低,寻求替代方案;D 为从不推举。证据质量:Ⅰ为证据来自随机对比试验,Ⅱ为证据来自非随机对比试验,Ⅲ为证据仅来自专家意见。二、二代测序的临床需求与应用范围 (一)背景及概述 推举意见 1: 若怀疑细菌、真菌、DNA 病毒、寄生虫、不典型病原体感染且需进行二代测序检测时,建议采纳 DNA 检测;若怀疑 RNA 病毒感染时,则建议采纳 RNA 检测(A,Ⅱ)。 推举意见 2: 对于临床疑似感染的病重、病危或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患者,建议在完善传统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的同时,采集疑似感染部位的标本进行二代测序(B,Ⅱ)。 二代测序检测能覆盖较大范围的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都能被同时检测,不论临床样本培育成功与否,只要含有可检测到的DNA 或 RNA 即可。从接收样本至完成数据分析,二代测序的周转时间根据测序技术、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已有报道为 6 h 至 7 d 不等(平均 48 h)。 二代测序在感染性疾病诊断领域中的优势在于其能检测到其他传统手段无法检测到的病原体。因此,二代测序可能在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或免疫抑制患者时有更大意义。另外,二代测序也被报道可用于"排除"检测,即检测阴性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但前提条件是测序覆盖度足够高,能确保样本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被检测出来。二代测序的其他潜在应用还包括病原体的耐药基因检测、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以及社区传染性疾病暴发的监测,但这些应用通常需要极高的覆盖深度。 从传统培育转向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临床医师及临床微生物学家的思维转变。传统的微生物学是建立在体外分离培育的基础上,而实际上许多环境中或人体的致病微生物难以被培育,或许只能通过二代测序才能被发现。所以临床医师及临床微生物学家很有必要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