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自”、“双互”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随着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进和深化,许多教育教学的弄潮儿,在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涌现出不少课改的典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单元教学”模式,江苏省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初中,也在试图寻找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思路。二零一一年十月,我校申报了江苏省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并获批准。于是一场以构建“自学自练,互查互纠”(以下简称“双自”“双互”)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笔者作为学校课题组成员,苦苦寻求着语文课堂如何采取“双自”“双互”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出属于学生自我的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格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经过近两年的改革与实践,笔者觉得颇有成效。现将具体作总结归纳,希望得到同仁的不吝敕教。一、提供充分的自学空间,让学生产生自信感语文课程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很多知识不需要教师长篇大论的说教,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学,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1、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随着网络世界的不断丰富,学生逐渐淡漠对纸质文学的阅读。就是文质兼美、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不少学生也会索然无趣。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自学语文的兴趣。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想知道文章真相的愿望。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可设计这样的悬念,叔叔本身是最亲的人,全家人应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可是为什么菲利普家庭却要千方百计躲避他呢?学生在这样的疑问下,自然会充满好奇急于读下去。这样可以揭示课堂目标,让学生自学有奔头。每节课都可以先把学习目标预先告知学生,在学生中来一个自学竞赛,看看谁先完成自学目标,优胜者给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可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去钻研文本。例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我们自制课件,把宇宙世界里种种情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陶醉在宇宙这个奇妙的世界里,进而去引导学生去自学课文。还可以通过介绍人物生平,趣闻轶事,让学生急于想了解相关情节。例如教学《藤野先生》时,可以这样介绍,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他的一生是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一生。那么鲁迅先生年轻时是怎样不断追求人生真谛的呢?学习《藤野先生》一文后,也许我们可以有所感悟。2、明确学生自学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绝不可以像过去和私塾先生一样毫无目的地让学生读书,要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从而做到自学有所得。①借助工具书自学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中的生字新词,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书本注释和字典、词典加以学习。古诗文中的文言词语,教材中对难以理解的都加以注解,学生只要留心去读,去1消化理解,也可以自学成功。还有一些不懂的词语,学生可以联系过去知识,结合语境或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其间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释疑。这样基础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完成。②根据文体,整体把握课文。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应着重在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上。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体裁特点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记叙文重在把握文章主要写的人、事、景、物,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重点,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作的意图等;说明文重在把握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议论文重在理解作者阐叙的观点,阐述观点所运用的事实和道理,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③深入理解、自学文章的语言。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去学当日文章的语言艺术。作品的语言艺术不是靠教师讲解出来的,而是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品味出来的。笔者在指导学生在自学语言上是这样安排的。在记叙文的自学中,让学生找出运用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找出文中整齐优美的句子,并加以赏析、领悟其中的妙处。在说明文的自学中,让学生找出相关修辞限制性的词语。理解为什么要这样修辞限制,如果不加以限制,会有什么偏差,找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