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练习语文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初21级2023.10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8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1)骛lüèléi濡(2)亵读亵渎3.语病题(3分)CA.成分残缺,“启动”缺宾语,在“培养”后加上“计划”;B.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删去“只有”;D.句式杂糅,“因为…的原因”杂糅,删去“的原因”。二.阅读(共63分)(一)诗歌鉴赏(共6分)4.C(3分)表露了作者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沉痛又凄凉。5.此景及时实写也是虚写(1分)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1分)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1分情感需具体)(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6.①迫近②国都③告诉④理解(每题1分)7.B(3分)8.①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标红字每个1分)②所以士人穷困的时候不丧失(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背弃)道。(标红字每个1分)9.洞庭风雨图(1分)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1分)10.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分)【解析】6.①句意为: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②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第2页,共6页③句意为:我告诉你怎样游说。语:告诉。④句意为: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知:理解。7.A.其:代词B.之:的;之:代词C.则:就D.矣:表示感叹。故选:B。8.①句中重点词:斯:这。则,就。偕,一同。②句中重点词:故,所以。失,丧失。离,背弃。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第一段内容,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中可知,描绘了洞庭风雨图;结合第二段内容,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中可知,表现了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之情。1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结合甲文内容,从“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中可知,范仲淹的天下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可知,孟子的天下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参考译文】【乙】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三)现代文阅读(共12分)11.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2分)12.运用了道理论证。(1分)引用了蒲柏的话,有力地论证了“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这一分论点。(1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第3页,共6页13.D(3分)A项,居里夫人的事例主要论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符合题意。B项,法拉第的事例论证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C项,邓稼先的事例论证了奉献精神。D项,弗洛伊德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倾尽心力的单纯写作,符合本段论点。故D项论据更适合。14.提示:第④段“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2分)或者第⑦段的“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