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0题每小题1分,41-4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面图解是人体细胞内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E→G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②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③B具有多种结构的直接原因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④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e的排列次序不同⑤E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图中a、b、c表示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上三种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该结构C.两种细胞中共同具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D.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识别与①有密切关系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运动速度C.b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D.如果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膜,则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向是II→I4.今年7月初,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一人躺在上面不会下沉,经多方努力被及时处理而保证奥运比赛的正常进行。去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C.浒苔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D.这两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5.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正确C.①和②正确D.①②③都正确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1BGEN元素C、H、O元素N、P元素b(小分子)e(小分子)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后,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0C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0C8.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B.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是有害的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D.癌变是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9.右图表示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A.31P、32P、32SB.31P、32P、35SC.31P、32P、32S、35SD.32P、32S、35S1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B.在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C.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豌豆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2种新的基因型D.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11.右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细胞中染色体可以看成一个染色体组B.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