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2)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数量特征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3)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渔业上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监测和预报捕捞强度的确定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5.性别比例种群中数目的比例。6.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或。(2)类型及实例:水稻为分布;杂草为分布;瓢虫为分布。新产生或死亡迁入或迁出各年龄期雌雄个体位置状态布局均匀随机集群(1)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2)根据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预见种群数量未来发展变化趋势(√)(3)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增加(×)【提示】种群的数量受食物、天敌、气候和迁入、迁出的影响。1.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条件: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②数学公式:Nt=N0λt。(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①条件:自然界的是有限的。②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增长曲线。③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2.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判断改错)(1)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2)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提示】种群数量也会下降。食物和空间没有敌害资源和空间趋于稳定环境容纳量最大数量1.(2011·哈尔滨九中模拟)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解析】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答案】A2.(2010·南通模拟)某种群刚迁到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率大于零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的种群增长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比例差不多;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答案】D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解析】e点达到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点为K/2,种群增长率最大,繁殖速率最快,若防治蝗灾则应在b点之前。【答案】C4.下图中的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据图分析可见:种群甲中,幼年个体少,而中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种群乙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很少,为增长型。【答案】A5.正误判断(1)(2011·海南高考T4-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2)(2012·连云港模拟T5-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3)(2012·安徽十校T6-B)“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提示】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4)(2011·南京模拟T13-B)“种群的S”型增长,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提示】“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无限,“S”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条件有限,因此“S”型增长的任何时候都不是“J”型增长。6.下图表示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