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二)(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数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养祭祀……强本干,弱权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表明司马迁()A.肯定“推恩令”的措施B.推崇郡县制的统治结果C.赞同郡国并行制D.承认汉初实行封国制的作用2.(2013届广西武鸣锣圩高中测试)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3.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是()A.监察地方B.方便地方自治C.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4.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据此判断政事堂是()A.最高议事机关B.最高立法机关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决策机关5.(2013届烟台模拟)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6.(2013届温州模拟)《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①分封制仍然存在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特权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2013届石家庄模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1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8.(2012·聊城一模)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9.(2013届宁波模拟)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①《东京梦华录》②《明史·职官志》③《明史·太祖本纪》④《明成祖实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10.(2013届合肥模拟)“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废除丞相制度B.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建立内阁制度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11.(2012·江苏四市调研)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12.(2013届广东惠州月考)“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贫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由此可见,清初“都察院”行使()A.行政权B.监察权C.司法权D.举荐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2·河北唐山三模)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王朝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享国秦前221~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15年西汉前206~公元8年由王莽禅代215年新莽9~23年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15年东汉25~220年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