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叶圣陶。2、积累生字词。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主要著述:人称“杂家”。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主编及参编的著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句,8分钟后完成检测。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弄清结构,5分钟后完成检测。文本分析本文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和“我”的感受。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三至五自然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六至八自然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希望,深化主旨。当堂训练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日日清《学法》第13课的课前预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叶圣陶的品格及语文主张。2、弄清文章的写作特点。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8分钟后完成检测。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2)第四自然段:送客(3)第五自然段:复信(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自学指导二:思考:本文有什么样的写作特点?2分钟写作特点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写作特点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