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关于卫星运动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一、卫星轨道问题典例1可以发射这样的人造地球卫星,使其圆轨道()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同心圆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同心圆C.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运动的思路点拨对地球卫星要抓住以下特点(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轨道中心必须和地心重合.(3)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不同,仅同步卫星有T卫=T自=24h.解析若卫星某时刻是绕地球的某一纬线圈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由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可知,卫星的合外力应全部提供卫星的向心力,且合外力指向圆心(该纬线圈的圆心),而此时卫星所受的合外力即万有引力是指向地心的,其中的一个分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会使卫星偏离这个纬线圈,即卫星不可能始终围绕该纬线圈做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A错误;由于地球的自转,卫星不可能始终与某一经线圈共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故选项B错误;C项即为地球同步卫星,所以C、D项正确.答案CD二、人造地球卫星的变轨问题典例2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r2<r1.以Ek1、E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Ek2<Ek1,T2<T1B.Ek2<Ek1,T2>T1C.Ek2>Ek1,T2<T1D.Ek2>Ek1,T2>T1思路点拨在讨论有关卫星的题目时,关键要明确向心加速度、轨道半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彼此影响,互相联系,只要一个量发生了变化,其他的量也都随之变化,不管是定性的分析还是定量的计算,都要依据下列关系式加以讨论:GMmr2=mv2r=mω2r=ma=m4π2T2r.解析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来源于地球对卫星的吸引力.所以GmMr2=mv2r=mr4π2T2即Ek=12mv2=GmM2r,T=4π2r3GM.当r减小时,Ek变大,T减小.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针对练习1(2009·广东理基·11)宇宙飞船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运行,变轨后的半径为R2,R1>R2.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宇宙飞船的()A.线速度变小B.角速度变小C.周期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解析根据GmMr2=mv2r=mω2r=m4π2rT2=ma向得v=GMr,可知变轨后飞船的线速度变大,A错.角速度变大,B错.周期变小,C错.向心加速度在增大,D正确.D三、卫星运动中的追及问题典例3如图1所示,两颗卫星a和b绕地球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在同一平面内同一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两颗卫星的周期分别为T1、T2.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如图1所示),试计算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需要多长时间.图1解析从图示时刻到下一次两卫星相距最近,一定是一颗比另一颗恰好多旋转一圈,由GMmr=mω2r知,由于ra<rb,所以ωa>ωb因此一定是卫星a比b多转一圈.设经过时间t二者再次最近,则ωat-ωbt=2π,即2πT1t-2πT2t=2π解得t=T1T2T2-T1.答案T1T2T2-T1针对练习2某通信卫星计划定点在赤道上空东经104°处,可以短时间启动卫星上的小型喷气发动机调整卫星的高度,改变其周期,使其“漂移”到预定经度后,再短时间启动发动机调整卫星的高度,实现定点,两次调整高度的方向依次是()A.向下、向上B.向上、向下C.向上、向上D.向下、向下解析此题实际上就是定点于东经103°的同步卫星(设为a卫星)追上定点于东经104°的另一颗同步卫星(设为b卫星)的情景,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卫星只是短时间内启动发动机作用下的自由漂移,由向心力知识可知,若卫星在原轨道上加速则做离心运动,轨道抬升、减速则做向心运动,轨道降低,所以从变轨道的角度讲,卫星a要追上b有两种路径,如图中Ⅰ、Ⅱ所示,又由GMmr2=mv2r可知,v=GMr,因此若采用路径Ⅱ即轨道先抬升再降低的过程中.va均小于vb,所以a追不上b.而采用路径Ⅰ即轨道先降低再抬升的过程中,va均大于vb,所以a一定能追上b,因此正确选项为A.答案A四、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结合典例4如图2所示,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一斜坡上P点沿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