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A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位置。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战争与香烟的缭绕情结(有删节)李文岚①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和刺刀见红的拼杀,其实,小小的香烟在战争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大兵的“骆驼”和“好彩”,苏联红军的“马合烟”,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物资。而巴顿、丘吉尔、斯大林嘴里咬着雪茄的形象更是家喻户晓。香烟似乎成了战争的一个象征符号。②香烟自传入欧洲起,便同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麻醉和止血的作用,可以缓解伤痛,同时也可以让疲惫不堪的人打起精神,让焦虑烦躁的人镇定下来,而枯燥、恐惧和伤痛正是士兵们最大的敌人,因此,烟草天然地契合了他们的需要。③现代的烟草源于美洲大陆,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到达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当地的印第安人将金黄色的烟叶赠给哥伦布,烟草从此传入欧洲,并向全球扩散。烟草在欧洲的流行首先是从军营开始的。为了缓解战争中士兵的不良情绪,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向本国士兵和雇佣军发放烟草、烟斗。17世纪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虽然不抽烟,也憎恶烟草的味道,但他懂得烟草对于士兵们的意义,因此,法军的战略后备物资中有大量的烟草。烟草有时甚至跟食品一样重要。④由于17世纪的欧洲战争空前频繁,因此,导致了大范围的疫病流行——霍乱、疟疾等流行病很容易在人员密集的军队中滋生,并随着士兵的征战和返乡不断扩散。随之而来的,则是吸烟的恶习被士兵从军营带到了民间。烟草最早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主要就是被用来治病的,它所含有的尼古丁等物质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杀死霍乱杆菌、肺炎杆茵等许多病菌。因此,在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背景下,烟草很自然地成为饱受流行病困扰的欧洲人廉价的灵丹妙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烟民的行列。就连当时最早大力提倡禁烟的英国,也因为霍乱流行而被迫改变了禁烟的态度。⑤差不多与此同时,中国的明王朝为了禁烟,以斩首示众惩罚私种、私售者。但此时它正同东北的后金苦战,当时的兵部尚书洪承畴在给崇祯皇帝的奏折里,就提到“辽东士卒,嗜此(烟草)若命”,这也直接导致明朝禁烟运动的夭折。⑥虽然香烟的出现和蔓延拜战争所赐,不过它并非是战争的简单附庸,很多时候,香烟甚至能够左右战争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香烟供给非常有限,远不像一些大片里描述的那样丰足。盟军士兵每人每周可获得5至7包香烟,而德军每天最多只能领到可怜兮兮的6根香烟或者2根雪茄。这倒不是因为德国的物资缺乏,而是希特勒极其厌恶士兵抽烟。⑦德国科学家在1939年从流行病学的角度首次证明了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希特勒于是有了充分的理由反对德国人吸烟。他在德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吸烟运动,禁止国民在公众场合吸烟,对战场上的士兵抽烟虽然不得不网开一面。但也是严加限制。⑧然而,在二战的战场上,纳粹士兵并没有因为远离香烟和肺癌而感到庆幸,相反,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香烟而变得愈发颓废和沮丧。香烟的流行离不开战争,同时它也是战争的催化剂,对士气和战斗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对那些背井离乡来到战场上的年轻人来说,香烟如同父母或者心上人的照片,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也是他们在绝境中为数不多的精神寄托。1.下列对“烟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麻醉和止血的作用,可以缓解伤痛,有一定药用价值。B.烟草具有镇定作用,可以减轻士兵们因战事而产生的焦虑、烦躁等情绪。1C.现代的烟草源于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将烟叶赠给哥伦布,烟草从此逐渐向全球扩散。D.17世纪战争空前频繁,导致了霍乱、疟疾等流行病的滋生,因而烟草的用途增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战争期间,炯草有时甚至跟食品一样重要,战略后备物资中往往要备有大量的烟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