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西周初期分封制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2.《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3.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4.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5.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6.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7.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B.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C.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8.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9.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1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②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③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④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11.“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A.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B.国王“统而不治”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D.三权分立制确立12.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A.火车时代,“乘风而行”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13.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