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练:第27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襄樊五中月考)T℃时,水的离子积为KW,该温度下,将amol·L-1一元酸HA与bmol·L-1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要使混合液呈中性,必要的条件是()A.混合液pH=7B.混合液中,c(H+)=C.a=bD.混合液中,c(B+)=c(A-)+c(OH-)解析:由于题中酸、碱强弱未知而且温度未知,当a=b时,混合液pH不能确定,A错、C错;由于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说明c(H+)=c(OH-),D错误;由于KW=c(H+)·c(OH-),当溶液呈中性时,c(H+)=c(OH-),c(H+)=,B正确。答案:B2.在25℃时,向VmL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溶液10VmL,所得混合溶液中c(Cl-)=c(Na+),则此时(a+b)的值为()A.15B.14C.13D.不能确定解析:c(Cl-)=c(Na+),依电荷守恒知,c(H+)=c(OH-),说明酸碱恰好中和,即V×10-a=10V×(10-14/10-b),化简得:a+b=13。答案:C3.(2010年高考天津理综)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图象分析和原理的对应能力。A项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会出现pH的突跃问题,该图象中没有体现出来。②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B项正确。C项Mn2+是该反应的催化用心爱心专心1剂,图象曲线应该先凹再凸,前半部分不应该是直线不正确。D项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图象则表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二者不相符。[高考资源网]答案:B4.(2011年永安模拟)某温度下,有pH相同的H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在H2SO4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为10-a,在Al2(SO4)3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浓度为10-b,则此温度下的KW为()A.1×10-14B.1×10-2aC.1×10-(7+a)D.1×10-(a+b)解析:根据描述,H2SO4溶液中c(H+)==,H2SO4溶液和Al2(SO4)3溶液的pH相同,即=10-b,可求出此温度下的KW。答案:D5.(2009年高考宁夏理综)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加入NaOH溶液后温度逐渐升高,恰好完全中和时,温度达到最高,再加NaOH溶液温度开始下降,故A正确;当加入NaOH溶液后,由于OH-中和了H+,pH逐渐升高,当NaOH溶液加入量很多时,混合液中溶质以NaOH为主,因NaOH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因此pH基本不再变化,故B正确;由于CH3COOH为弱电解质,导电能力较差,当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了CH3COONa,CH3COONa是弱电解质,完全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故C正确;而D项中NaOH的浓度最终应趋于不再变化,而不会一直增大,故D不正确。答案:D6.将0.1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90℃,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钾C.硫酸D.硫酸铵答案:C7.(2010年高考全国Ⅰ理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醋酸溶液为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酸碱溶液的pH计算和溶液的稀释对pH的影响。A项,对酸溶液进行稀释,氢离子浓度降低,pH增大;B项,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10,当溶液恰好无色时,溶液pH约为8.1;C项,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时,计算时忽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当加入的氢离子浓度较小时,计算溶液pH时则不能忽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当盐酸的浓度为1.0×10-8mol/L时,通常情况下,此时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为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