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一、研究思路1.筛选菌株(1)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生长的条件(包括、、pH等),同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2)选择培养基:允许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或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目的菌株营养温度抑制特定种类抑制阻止2.统计菌落数目(1)常用方法:。当样品的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2)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还有。3.设置对照:排除实验组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非测试因素可信度活菌二、实验设计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1.土壤取样一般要铲去,因为绝大多数细菌分布于距地表约的土壤层。2.样品的稀释:不同的微生物需要稀释的倍数不同。(填表)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稀释倍数表层土3~8cm104、105、106103、104、105102、103、104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1)培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和培养。(2)观察:每隔统计一次数目,最后选取菌落数目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三、操作提示1.无菌操作: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都要进行灭菌;称取土样要在旁进行,稀释样品要在旁操作。温度时间24h菌落稳定火焰火焰2.做标记:对和试管进行标记,尤其进行系列稀释时要按照的顺序将试管排列成行。3.制定计划:对于耗时较长的生物实验,要事先,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四、菌种鉴定1.原理: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2.方法:在以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平板稀释度递增规划时间脲酶增强尿素酚红红1.尿素能被尿素分解菌分解的原因是什么?2.筛选菌落和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及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什么?3.如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4.样品如何进行稀释?如何测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5.脲酶的检测方法是什么?探究点一筛选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共研探究]1.筛选菌株分析下表所示培养基的配方,回答下列问题:成分含量成分含量KH2PO41.4g葡萄糖10.0gNa2HPO42.1g尿素1.0gMgSO4·7H2O0.2g琼脂15.0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1)在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物质是,提供氮源的物质是。葡萄糖尿素(2)该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为什么?提示:是。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本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可以分离得到产生脲酶的微生物(即分解尿素的微生物)。2.统计菌落数目(1)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的平板进行计数。(2)要设置对照实验,且一定要涂布至少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3)用此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4)活菌数的计算方法(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表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V表示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表示。30~300一个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3低(C÷V)×M3.设置对照教材P22~23提供的案例中A同学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是由于土样不同,二是由于培养基污染或操作失误。如何设置对照实验来确定原因?提示:方案一:其他同学用与A同学一样的土样进行实验,如果结果与A同学一致,则证明A同学操作无误;如果结果不同,则证明A同学存在操作失误或培养基的配制有问题。方案二: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总结升华]1.微生物的筛选(1)选择培养微生物的两种方法①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营养物质有“嗜好”的原理,专门在培养基中加入该营养物质,并且使该营养物质成为培养基中某类基本营养物质的唯一供给者。如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就可将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②可利用该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的抗性,在混合培养物中加入该抑菌物质,经培养后,其他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而该分离对象却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