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碑第一课时作者介绍•王晓廉:生于1950年,黑龙江鸡西人,中共党员。著有散文集《天涯月》《牧马人的晨昏》《情山恋水》,诗集《美的风情画》解题界碑,即在交界的地方树立的碑,用作分界的标志。小说以“界碑”为题揭示了一个平凡的军人的守卫边界,承担着对祖国不可推卸的责任介绍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它比短篇小说篇幅更短,少则几百字,多至千余字;情节单一,人物仅两三人左右。它一般不讲究情节的完整,而是截取生活中有特征意义的一件小事、一个片段、一个镜头、凭一个动作,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情节:•环境:一个边防站长界碑巡查雪域高原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一个普通的边防站长在一次界碑巡查中的一个场景精读课文并用下面句式说话•我读到这一句(或几句)从人物的描写中看到了一个的边防站长。•我读到这一句(或几句)看到了一个的画面,感到了环境的。合作探究•1.文章刻画边防站长这一形象,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段?各写了那些内容?•2.从以上描写中可以看出边防站长是一个怎样的人?•3.“界碑”是一语双关,你觉得它有怎样的意思呢?•4.边防站长是不食人间烟火吗?你怎么看他?情感升华•1.题记理解: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愿它不是真实的。——题记•作者为什么说但愿它不是真实的呢?•2.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你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艰苦的环境(险恶)站长的工作(平凡、普通)继续荣任(心理活动)踏查界碑(动作、神态)晚霞中的身影(烘托主人公)界碑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任劳任怨课文结构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边防站站长在一次界碑巡查中的场景,赞颂了边防军人含辛茹苦守卫边疆、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主题思想小巷第二课时同学们每当你们背着书包走在小胡同里看到绿绿炊烟升起,夕阳的余晖把抱柴火的老奶奶染成古铜色,你有何感受?•家乡的小胡同静谧安详令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学习贾平凹的作品《小巷》,看看小巷里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怎样令我们肃然起敬的精神作者简介•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字词•响嚏鹰隼甬道•皑皑瞅苔藓tìsǔnyǒngáichǒutáixiǎn鹰隼:鹰和隼,都捕食小鸟和别种小动物.比喻凶猛或勇猛的人。甬道:过道;走廊。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瞅:看。整体感知•1.小巷里住了一群什么人?•2.小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3.你来复述本故事。•听读课文请你来回答•1.文章表现盲人的思想境界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2.文章后半部分安排了一段关于“灯”的对话。反复阅读,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品读课文•1.带着对盲人的赞美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品味该句子:•日日夜夜,病患者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黑暗里,灯在照着,灯给了希望,他们一直走,走向生活的深处。小巷与世隔绝:潮湿、阴暗、草蔓巷道走进小巷的人越来越多按摩术治好很多人一群一群走小巷日日夜夜亮着灯光灯给了希望灯是盲人的眼睛小巷赞颂一群盲人用心灵的眼睛关爱别人,引导别人,鼓舞别人走进生活不断前进的精神境界主题思想这篇小小说写了一条窄窄的小巷又黑暗变得光明,由被人遗忘变得人来人往的变化经过,讲述了在小巷深处一群被人遗忘的瞎子,用学成的按摩术为人们治病从而焕发出自己生命的光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一群盲人用心灵的眼睛关爱别人,引导别人,鼓舞别人走进生活,不断前进的精神境界。•1.两篇小小说中的人物有何共同点?这两篇小小说的环境和人物迥然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