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一、选择题1.(2010·重庆模拟)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2.(2009·上海模拟)《新青年》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选择这个副题最合理的解释是()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C.杂志出版时在上海法租界,必须附上法语D.当时中国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3.(2010·南阳模拟)下列几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应是()A.抗争B.探索C.复兴D.奋斗4.(2010·天津模拟)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5.(2010·济宁模拟)〖HT〗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10·豫南九校模拟)右图是某学生创作的漫画《灭虫行动》,蚊子和苍蝇代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一群热血青年正在积极地消灭蚊虫。这一漫用心爱心专心1画所反映的内容预示着()A.辛亥革命的爆发B.五四运动的开展C.国民革命的发动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7.(2010·河北模拟)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8.2009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A.运动中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B.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C.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9.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诞生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二、非选择题11.教育与历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教育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前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白虎通·德论》谓:“辟雍(西周时之国立大学)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材料2:武帝又建立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太学生又称博士弟子……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纵位极丞相,亦不例外,必备此资历。——《中华文化复兴月刊》三卷四期材料3:……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梁启超材料4: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用心爱心专心2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简析材料1中学校重视“礼乐”的历史背景。材料2中统治者建立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3中,维新派所说的“人才”有什么新的时代意义?为什么要“变科举”?(3)概括材料4所提倡的办学理念,简析其积极影响。(4)20世纪20年代,“北大从一个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