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富春高级中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分,考试时间××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选项正确,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2.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3.“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④元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4.1932年,国联应国民政府的请求到中国东北“调停”中日冲突。不久,国联调查团提出了解决东北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是:①承认东北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②由国联、中国、日本三方代表组成最高委员会对各项事务进行监督;③中日两国军队撤离东北,由国联组成国际警察部队维持东北的社会秩序。该方案的实际影响是A.满足了国民政府恢复对东北主权的愿望B.危害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C.支持了日本对东北的政治诉求D.促成了列强共同控制东北的局面5.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八国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的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6.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张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7.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A.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C.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8.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用心爱心专心1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卷,第1页(共8页)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9.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以上浩劫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C.党的指导思想重大失误D.个人崇拜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