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师欧晓丽单位芦岭中心校课题名称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图形的认识2平面图形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境,使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等完成任务,选取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2、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反思】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驾驭的课型之一。它需要教师对教材、学生的实际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选择练习时机,确定练习内容,安排课堂结构。因而本节课的练习的设计围绕生活实际进行:1、学生在前面经历过几节课后,再解决书面问题时反复套用公式,已产生了厌倦,但在实际计算中还会出现计算错误,如计算水桶需要算一个底面、而油桶需要两个底面、将木棒截成几段要截几次、增加几个面的问题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所以我选取用实物演示,同时通过自己的测量计算,切身感受,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享受解决问题时成功的喜悦。2、将圆柱截成几个小圆柱,其表面积的变化不同,因而要让学生理解其变化规律。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讨论想象来理解变化规律的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解答有关表面积变化的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3、练习中,是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制作水桶需要的铁皮时要用进一法,而计算容积时需要去尾法,通过这样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解题能力得以提高。4、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将生活中的汽油桶、水桶、木棒等实物尽可能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实际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5、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所以我整堂课的设计都是用一个一个的问题串起来的,用一次一次的质疑,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本节练习课,在让学生进行基本练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获取知识,这种做法,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测量所需数据,求出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教学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情境,使学生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探究发现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等完成任务,选取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2、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学情与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课本两道习题及实践活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多少难度,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内容空洞,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多大提高。所以我采取木棒、水桶等实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操作,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的自觉性。相当部分学生学习责任心强,学习习惯也很好。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较强,信赖性较强,特别是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日益加强。但也有部分学生做得欠缺些,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学生在系统学习过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后,对计算方法已经能熟练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