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类别学科学段经验总结语文小学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樊城区竹条小学张官兆肖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养成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既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又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情绪就会高涨,他就会更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自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如下:1、以“趣”激“趣”鉴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欲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设计巧妙且富有趣味的教学过程。我创设了“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构造和历史故事”,“为长城写广告词”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把这一学习情境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激发儿童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去了解长城的结构、历史,最后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介绍长城,使学生的兴趣一直延续下去。“趣”得实在,“趣”得巧妙。2、以“新”激“趣”研究表明,新鲜新奇事物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激活其“兴奋点”,少年儿童尤甚。故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新激趣,时常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就强调课堂“有趣”、“有效”。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游戏》时,我就让学生一边做着有趣的游戏(画嘴巴),一边享受习作的乐趣(在语言实际运用中表达真情实感)。因为“新”,使儿童的思想得到完全地释放,敢于大胆的想。因为“新”,使儿童在快快乐乐的心境中习作。3、以“情”激“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魅力通过有声的语言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学生虽然有接收能力,但并不一定乐意接受,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或能否激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把课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带着浓烈的感情去教,让学生阅读、思考,学生的心田才必定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才会更足,学习自然就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事情了。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基石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1、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阅读《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在预习中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呢?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探索,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2、、课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这样一来,势必学生回答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肯定学生的答案,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们的见解,从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动力。3、课后让学生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以“自主”为核心,紧扣学习进程,进行阶段性的自主复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三、充分展示自己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