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具体举例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等。(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例如: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例如:1、幸福就是一杯多次酝酿的美酒。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指无远大志向的人,鸿鹄指有远大理想的人。)(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把人当物写称为拟物,把物当人来写称为拟人。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1:"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2、这是你干的好事!家里的钱都让你花光了。(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不认真学习还能有还成绩?(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12)引用。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如:明引例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引例如: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例如:薄粥稀稀碗底沉,鼻风吹动浪千层,有时一粒浮汤面,野渡无人舟自横。(沈石田《薄粥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引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此外,修辞方法还有:引用、互文、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一、人物描写分类: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2神态描写、3语言描写(对话)、4动作描写(行动)、5心理描写例:1、外貌描写: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