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课堂引入案例理综教研组倪业静任课年级:九年级使用教材:人教版(上册)课题: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提出问题”这一要素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知识;2、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3、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所发现的问题;教学引入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这一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需要运用“着火点”、“缓慢氧化”、“自燃”等主要概念进行解释,毫无疑问,设计的这一探究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兴趣,让学生留心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及相关问题的兴趣,他们就会留心自然、观察社会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各种现象,产生积极的情感。相反,如果学生没兴趣,他们就会熟视无睹,一切现象和事物如过眼烟云,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引入过程(内容):在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件事件有关的知识。应用效果及反思: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当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立刻想到是敌人放火烧了草料,这是不对的,因为案例中提到了‘纵火犯’是草料。这就说是草料自动燃烧起来了,从而引出了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热量不能散失出去,达到着火点时开始燃烧。很好地点燃了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学兴趣极高,快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针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比较合理,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小结,使学生基本达到了学习任务。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