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3.全班交流:(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4)课文主要讲什么?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1.有情感朗读课文。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巴迪写了一首诗,妈妈怎样评价,你感受到了什么?2.爸爸怎样评价,是不是爸爸不喜欢巴迪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出示任务单:父母的评价对作者的影响。2.学生合作学习。3、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点拨:(1)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加粗的词能否去掉)(2)此时此刻,作者心中是怎样想的?(3)为什么说“我”非常幸运?(读出幸运的语气。)(4)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哪一股风”具体指什么?)三、讨论探究,个性阅读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3.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1.播放音乐,边听边想象。2.请你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母之爱。3.写几句感恩父母的话。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19课,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而本篇课文是其中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之一,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博格。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爱。这篇课文的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较容易理解,不过也有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语句需要学生结合自身加以感悟。编者的意图:一是通过学习本课,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二是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形式的父母之爱。本文对比鲜明,感情真挚,学好本课,对日后学习同类文章将起到引领的作用。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我把它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二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