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策划资源共建共享行动方案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与普及,在中小学校中,数字化校园已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应用。数字化校园的效益体现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以下从数字化校园建设对区域信息化推进、对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阐述。优势领导:领导重视学校的网络建设机制:国家信息化教育大环境师资:年轻教师多,信息能力强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家长:信息成都略低资金:上级部分按计划支持平台:全信心化内外网络平台软件:信息教室、录播平台、数字化校园其他:劣势领导:信息能力层次不平机制:国家具体支持到地方的程度师资:教师老龄化严重学生:生源变化起伏很大家长:部分家长不理解,认识不够资金:小项目资金短缺平台:录播平台不完善,白板平台不普及软件:OFFICE系列的正版化其他:机会国家政策的推动:有力兄弟院校的合作:很强学校领导的重视:很高可能资金的注入:很少其他:风险机制的可持续性:不确定资源建设的成本效益:稍低共建共享的持续动力:不稳定性其他:一、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从提高信息化建设绩效出发,积极构建数字化校园,为实验研究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基础条件。1、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整体要求,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探索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模式。积极开展教育资源应用以及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积极开发校本优质资源,为学校提供共享的教育资源。3、积极开展师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类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二、、数字化校园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所谓“三进工程”,就是信息技术“进管理、进课堂、进家庭”。其一,启用了“网上办公系统”,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省了办公开支;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开放,既提高了效率,又强化了家校互动。其二,采取购与自建并重的方式多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包括静态资源、动态资源、视频资源、仿真实验、备课平台等,内容涵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各学段、各学科,全区师生均可登录闸北教育信息网下载使用,将信息技术“进课堂”落到实处。其三,依托学校、家庭、社区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技术“进家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家长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教育政策、孩子在校情况,及时与与校长、教师就进行交流和沟通。数字化校园既是一种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可以看出: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发挥数字化和网络优势为策略,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上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教学和管理,才能让数字化校园发挥真正的作用;从行政管理角度区域化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合理调配资源,可以使应用效益最大化。三、以学校科研为契机,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管理水平开展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等)的研究,实现网络文件存储共享无纸化办公,有如下成效:(1)信息发布反馈及时,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2)扩大了校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渠道,密切了干群关系。(3)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为学校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运用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备课功能”,学校一线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实现与同行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不仅是跨时空、真实民主的教研体现,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使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参与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创造了较之以往更加民主互动的教研氛围。网络备课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快捷,使原先单独作战、孤军奋战的习惯得以改变,合作教研成为了教学过程中新的习惯,网络备课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四、“数字化校园”促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开展全校性的网上班级博客活动,班班有博客,人人用博客。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博客不仅吸引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