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梳理稿)加快建设湖北武陵山试验区推进片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谭徽在2012年第3期——经济建设推进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决定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赋予武陵山片区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湖北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做法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当前,要围绕“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总体要求,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和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努力将武陵山试验区建成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先进地区、武陵山区扶贫攻坚先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民族团结模范区。一、试验区建设和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形势分析当前,加快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和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具备有利条件。(一)具有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武陵山试验区区域总产值500.38亿元(现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6元,全面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与2005年相比翻番的目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建成一大批交通、通信、能源等项目,特别是沪渝高速宜恩段顺利建成通车和宜万铁路开通运营,试验区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社会事业显著进步——试验区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林特资源丰富——试验区森林覆盖率达72%;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矿产水电资源丰富——试验区拥有各类金属矿产75种,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鄂西大铁矿”所在地;硒矿储量世界第一,有“世界硒都”之誉。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利川腾龙洞、恩施第1页共5页大峡谷、八百里清江画廊、神农顶等一批核心景区;具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沉淀的“红色”文化,极具开发价值。(三)具有叠加的政策优势。国家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将有力推进武陵山地区加快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研究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等一批重大政策,以及我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持续深入实施、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深入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等举措,将为试验区发展和扶贫开发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已实现良好开局。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两个政策性文件,省里编制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规划》,支持力度空前;省直各部门跟踪出台有关政策,在恩施州举行“行业支持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启动仪式”和办公会。此外,受、援双方加强沟通对接,各对口支援市2011年对口支援资金得到较好落实;同时,双方还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人才援助、产业援助、教育援助、卫生援助等多形式、宽领域的援助工作格局。试验区各县(市、林区)加快了脱贫奔小康步伐,在省直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与民生项目相继立项和开工建设。但同时,我们也还要看到湖北武陵山片区发展与扶贫工作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如一些地方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咸丰、鹤峰、五峰3个县未通国道,咸丰等5个县不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或铁路、国道全覆盖的骨干交通网络尚没有形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一些地方经济结构不优,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实现经济增长,还有的地方发展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试验区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弱。一些县(市、林区)财政困难,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只占当年地方预算收入的25%左右,主要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财政运行;2010年,试验区县(市、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8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46元,且贫困面大、程度深。二、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和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第2页共5页的思路和重点(一)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和片区扶贫的重要瓶颈,破解这一瓶颈,试验区建设和脱贫致富才有希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