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2、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5、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6、抗美援朝战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7、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8、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9、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0、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11、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从加工定货到公私合营)12、1956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1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急噪冒进的错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5、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补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提出(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的谈判中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3)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4)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历史性的握手、改变世界的一周),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被称为“乒乓外交”(5)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16、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7、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3)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国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18、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方式为“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意义---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0、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5年海南);沿海开1放城市(1984年);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21、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利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2、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大法:1982年宪法23、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4、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2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光辉旗帜):邓小平理论26、邓小平理论的提出:1997年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