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种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讲话稿推进种业产学研合作,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任务很重。本次经验交流会就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交流,深化研究的一次好机会。希望参加会议的各方面专家和单位能够运用这一平台,总之。深入、坦诚、充分地交流这方面的经验,为促进种业产学研有机结合贡献智慧和力量,促进政府推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这里召开全国种业科企合作促进与经验交流会,今天。研究和部署深入推进种业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工作,对加快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大突破,带动民族种业竞争力大提升,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借此机会,讲三点意见。一、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任务农业生产的源头和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连续七年增产,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业发展功不可没。继续保持农业发展好势头,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种业肩负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种子法》实施以来,通过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加大科研、生产投入,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种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品种选育水平明显提升。培育超级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一大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使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促进粮食亩产提高到330公斤左右,相比“”时期,平均单产提高了约25公斤。二是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升。商品种子供应率由九十年代中期的30%提高到现在60%其中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商品供种率达到100%并全部实现了种子精选、包装和标牌销售。同时,种子质量明显提高,因种子质量产生案件明显减少,两杂”种子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三是种子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到近100家,前50强种业企业经营额由3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100多亿元,市场占有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国种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第1页共7页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当前。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目标,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依靠扩大面积增产的潜力有限,主要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加快良种培育和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从市场竞争看,外资进入我国种业市场速度加快,给我国民族种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排名世界前几位的跨国种业公司陆续进入我国种子市场,并呈现出投资重点由园艺作物向粮食作物拓展、投资环节由生产经营向科研育种延伸、投资形式由合资向并购发展、投资布局由城市向主产区推进的发展势头。外资进入我国种业,对丰富我国的品种资源、提升国内育种水平、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起到促进作用,但以其目前的发展势头以及国内种子企业的实力分析,外资的过度介入,将会对民族种业的市场份额产生较大的挤压,并会从源头上对种子市场定价权产生重大影响。面对加快发展民族种业的紧迫任务,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种业发展的新要求。国种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民族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国种业进入市场尚属初级阶段,企业小散弱,科技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企业甚至没有科研开发实力,缺乏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要素。二是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国农作物遗传育种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不足、育种遗传基础狭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滞后,品种选育与生产相脱节,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弱,特异性差,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三是供种保障能力不强。种子生产经营已经完全市场化,加上近年来异常气候多发频发,供种安全受到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影响,同时,现有市场监管手段与检测条件落后,影响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的力度,保障良种有效供应的难度加大。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要以建设种业大国和强国为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是世第2页共7页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和用种量最大的国家。切实把发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