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课前的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教师备课不是为上课服务,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备课书写再认真、数量再充足、环节再齐全、格式再统一,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甚至无效备课。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的问题。如何实现从“无效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优化以下几种策略人手。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通过备教材,教师要做到:1.钻研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只是教师讲课时所依托的材料,它是受课程标准制约的。教师的讲课,应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不得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正确、合理使用教学参考书教师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设计出一份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教的学生的教学设计。3.钻深钻透教材要求学生理解、接受的东西,教师必须首先要理解透彻、了然于胸。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为钻深钻透教材提供了必要保证;(2)要确立兢兢业业的态度,“钻深钻透教材”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也不是一般的通览一遍和按部就班式的解析,而是要一丝不苟,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住教材的实质性东西;(3)要善疑善思,要真正做到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教材,就应该善于发现教材中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直到问题得以解决。4.把握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因此备课时,首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二、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三、备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备课时要组合好教学方法: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以传授新知识为主时,要考虑把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使之重点突出。2.选用的教学方法要富于变化,这样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