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要从儿童抓起。幼儿教育对于后继的小学教育甚至中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惠及所有适龄幼儿的学前教育事业,对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历时5年的“幼小衔接研究”证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儿童小学教育的良好开端,它有助于儿童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在小学期间的学习智力。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不均:呈现出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我国人口绝大部分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是提高我国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重中之重。一、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状况与城市相比差距巨大,设施简陋、师资缺乏的现状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期待很不适应。具体讲:1、教育教学设施缺乏:广大农村幼儿园的物质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不能有效地为农村幼儿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主要原因是农村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在我国用于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中,仅有1.3%左右被用于学前教育,而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供给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2、农村幼儿教育师资素质“贫困”: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学历普遍偏低,很多地区的幼儿教师多为聘请的临时民办教师,他们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法落后。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性“贫穷”十分突出。3、幼儿教育观念错位,“小学化”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农村幼儿班一般附设在小学里,因此在管理与教育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几乎所有的幼儿班均没有分设教师、保育员,而是参照小学的做法,仅配备两名教师,致使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另一方面家长也满足这样的教学方法,他们不懂得早期教育的规律和幼儿园教育内容,认为幼儿园付出比小学高几倍的费用,理应让孩子识更多的字、算更多的题。现在家长谈起幼儿园质量,就是宝宝能认识多少字,能写多少字,甚至会说几句英语。事实上,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愿望逐渐熄灭,严重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二、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面对困难,认真分析了农村课程改革的有利因素:分析地区资源优势后,我们找到“环境育人”的突破口。1、我们除了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外,发动教师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地区资源优势。多数农村幼儿园都坐落在田野旁、山脚下,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把自然界中的材料引入园内,开展室内外游戏。开辟泥、沙场地,让儿童尽情体验玩沙、玩泥的乐趣。在挖野菜活动中寻找春天的秘密;河边探究“沉于浮”体验发现的乐趣;河滩上大堆的沙子,进行爬沙比赛;用石头做画,画下可爱的家乡;踩在松软土地上,动听的语言在生动的情景中表达。爬山爬树活动,发展动作的同时,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我们还拥有了新奇的天然游戏室。树林中土坡上,开辟“娃娃农家”“树下泥巴园”“小小侦察兵”等游戏区。孩子们顺手拈来树叶、花草、石块、秸秆、木棍等材料充填到游戏区中,利用树林、石块作掩护,尽情地游戏和玩耍,体验到天然游戏的快乐。2、建设有相当水平的农村幼儿师资队伍:根据实际,适当地从师范及幼儿类专业的毕业生中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把他们吸收到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中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师水平。定期组织农村幼儿教师在县内、镇内举办各类培训班、经验交流会观摩课、网络教育交流平台,或选拔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同时要切实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生活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