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VIP免费

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_第1页
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_第2页
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_第3页
中小学教师礼仪的几个问题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一、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礼仪教育是围绕着学校建设来展开的,我们不能就礼仪来谈礼仪,所以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世界诸国文明中,中国是最重视教育的国度,这一点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就可以得到印证。根据《周礼》的记载,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有一个学校教育的网络。古代的行政区分为乡、周、党、族、旅、彼,至少在前面的五级,每一级都有对贵族甚至是民众进行教育的机构。而《礼记·学记》又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立国之本,学校教育的宗旨是要把普通人培养成君子,进而成圣成贤,而不是进行纯粹的职业技术培训。人文社会科学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找出中国文化之魂,那么这样我们才能引领我们自己教育向上发展,而不是成为西方教育的一个附庸。二、礼是中国文化之心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在西方宗教文化里面,人心之恶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有,不教而能,所以称之为原罪。正因为如此,西方人认为灵魂要交给上帝来管理,于是每天向上帝祷告,做错了就忏悔,忏悔后还是不断犯错的话,就让法律来制裁,这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基本的逻辑。而中国文化则恰恰相反,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中国自古以道德立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国人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天地之间有正气、有公理,人有良知,人心向善,因此人的灵魂要由自己来管理。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灵魂呢?要用道德来管。道德是一个抽象的范畴,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人类却离不开它。可是要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来管理自己的灵魂,在操作上是有难度的。于是我们智慧的先辈就把抽象的“德”分解成许许多多个德目,比如“仁义礼智信”、“孝”、“忠”等等。再把它变成可以操作的体系,比如,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孝的,但这个孝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体现在日常起居中对待父母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德目都会有相应的行为来体现,这些相应的行为就统称为“礼”。《礼记》中对“礼”有非常明确的解释,《礼记·仲尼燕居》里有这样一句:“礼也者,理也。”说明礼是一种符合道德理性要求的规范。《礼记·乐记》里又说:“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不可易”说明,礼是一种长久的道德理性。中国人把各种形式的规范都叫礼,礼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治国理念。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当时治理国家有两套思路。一种是导之以政,就是以政令、行政命令来引导老百姓,这样做老百姓有听的、不听的,有做的、不做的,表现出来就是不整齐。要让他们整齐,就要以刑让百姓听令。但百姓内在的羞耻之心没有建立起来,不犯罪只是因为害怕刑罚。另一种治国理念是导之以德,就是以道德和礼仪来引导老百姓。由于这样做能唤醒人内心深处的良知,所以这才是让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动力。礼对于中国社会十分重要,是修身与教化之具。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所以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残留一些动物的野性,比方无序、贪婪、残暴等等。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最基本的就是要把身上的动物的野性彻底地消除掉或克制住。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用礼来对人的身心、言行做出具体的规范。而要管理好一个单位、一个行政部门,为政者也必须通过礼来推行自己的理念。中国古代先祖认为刚性的、说教似的教育没有效果,而要以一种柔性的、能够让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礼。所以中国有一套很特殊的仪式,叫做人生礼仪,如成人的礼仪——冠礼,合二姓之好的礼仪——婚礼,礼尚往来之礼——士相见礼,尊贤敬老之礼——乡饮酒礼,充满哲理的体育比赛之礼——乡射礼,庄严送别亡者之礼——丧礼等等。另外,礼在中国文化里还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法则。我们经常说的天人合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把自然界的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人类才能生活得好,才能可持续地发展。所以中国的礼和西方的礼完全不同,西方的礼仅仅限于人与人的交际,中国的礼还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治国的大经大法。在中国文化里面,礼的重要性没有其他东西可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课件教案小学资料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