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传统文化”的继承中江刘鹏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南方某地,有人组织了一批小学生,开了一门叫“读经”的课,要求天真烂漫的孩子熟读“四书五经”,同时把这种活动称之为继承传统文化。此后,北方某知名大学开始创建国学院,把传统经典都搬了出来,在一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引导一群大学生阅读古代的典籍,并称之为“振兴国学”。最后,所谓儒家大师蒋庆先生跳了出来,要求恢复儒家的国教地位,要求让儒教回归“权力的文化中心”。…………读了空间好友、专栏作家冯磊《给“传统文化”继承热泼盆冷水》一文,感慨良多。冯文论述实在精辟之至!凭心而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东西是值得东西方借鉴或继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却有着许多非常腐朽、甚至是极其反动的东西——这些东西长期以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束缚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健康发展。1实际上,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就是一个怎样认识与对待的态度问题。那该怎样去认识和对待才算正确呢?一句话:批判地吸取,外加发展、更新,使之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个问题,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核心领袖切尔麦·茅有言在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原则!那么,这样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到了今天仍然会纷争不休呢?究其根源,便是我们的历代祖先、统治者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并没有真正依照上述原则去做——要么食古不化的照搬,要么就断章取义地专找有利于自己的东西来宣扬、并且还要普天下的老百姓尊为教条、对原创者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客观的说,在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中是没有、也根本没必要像汉武帝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观地将哪一家学说硬行地列为整个民族社会、政治生活的指导思想——准则的,中国历代统治者往往出于自身利益集团、而不是最广大民众——民族利益的考虑,将儒家学说定为安邦治国指导思想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甚而至于是反动的,因为纵览儒家学说中的所谓典籍,其核心思想不外乎是“中庸”二字。正是这一思想使得历代统治者、乃至于国民安于现状、不2思进取、祸害千年,从而也就有了今日中国不得不进行的改革!汉武帝刘彻、大儒董仲舒在这个问题上可谓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唉!可叹我华夏神州许多东西都不行,就是在生产低质量人口方面举世无双、令人瞋目!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空有5000年悠久的文明史,盲目、愚昧的人太多太多。中国人的夜郎自大、在抱着“四大发明”靠所谓悠久历史混日子的方面是世界闻名的!试问,一个要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伟大民族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要翻翻典籍、看看祖宗有没有先例的话,还有人类文化的进步么?那还要今天的忍痛改革开放做什么?这样的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还能伟大得起来么?冯文这盆冷水泼得好。不要以为凡是自己的就是完善的,别人的东西就是沦丧的!继承是轻松、愉快的,哪怕是糟粕的东西,因为那是祖上的遗产,不需要自己投资;扬弃是痛苦的,因为这需要自己去做艰苦的创业,尤其是那些喧嚷要在小学生中开设“经学”课程、在大学里创办国学院的伪儒学代表。能够勇敢、而且善于扬弃的往往是时代的领军人物。3要学会扬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