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岳麓版必修3学法指导学习目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学习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学习难点:苏联改革的评价,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自主学习提纲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背景①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②内容农业改革①②③④工业改革①②③评价1.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2.局限:①改革没有突破旧体制;②③④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背景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鲁晓夫改革混乱措施工业领域:农业领域:阅读教材填充评价:1.积极:前期收到一定效果2.局限性:①②③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是什么?背景①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②措施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结果经济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政治改革: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材料四: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通过了经济改革纲领.会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法令,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年3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请回答:(1)从材料一、二、三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都进行了改革,然而改革的结果却不同。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当堂达标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归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旧体制根深蒂固B.批判斯大林造成国内思想混乱C.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D.急躁冒进,脱离实际的口号目标2.下列事件与赫鲁晓夫有关的是①参加苏共“二十大”②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③大规模开垦荒地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①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③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④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家之所以陷入困境,主要是因为①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②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③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④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A.重点放在了农业领域B.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C.没有改变斯大林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有①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②尝试推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