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基础训练(一)填空1.到_______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建立在_______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实际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力量。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对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___________。4.到__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初步建立了_______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作《__________》的报告。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___________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6.“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二)选择题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A.公私合营B.和平赎买C.加工订货D.没收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A.1950年B.1952年底C.1953年底D.1954年底4.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A.实现国家工业化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6.1960年冬,党对国民经济实施的八字方针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C.积极发展稳步前进D.综合平衡稳步前进7.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的两大钢铁基地是①鞍山②包头③宝山④武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其突破口是A.教育B.科技C.军事D.铁路9.《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10.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二、能力拓展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材料二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继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回答:①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③材料三反映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基础训练(一)填空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