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 改革5俄国1861年改革复习导学案VIP免费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 改革5俄国1861年改革复习导学案_第1页
1/2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 改革5俄国1861年改革复习导学案_第2页
2/2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改革5俄国1861年改革复习导学案【考点整理】背景必要性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2.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根本原因)(从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等方面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反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冲击沙皇统治。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可能性5.个人上:亚历山大二世决心改革。时间1861年3月3日(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目的缓和社会矛盾,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性质是沙皇主持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措施内容作用不足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自由劳动力来源,利于工业革命发展。仅是法律上的自由,仍受限制。经济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需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役,交代役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俄国农业发展。也为资义发展提供了必要资本和市场。①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②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组织建立村社制度,强化对农民管理。农民仍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地主评价【进步性】1.推动了经济近代化: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使了封建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2.也推动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为了使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展开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①政治近代化: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②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③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④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人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局限性】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具体表现:①不彻底性:改革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农民仍受村社管理,很大程度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资本主义、残余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②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③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只得重新佃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三历史 改革5俄国1861年改革复习导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