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他被认为“是人类良知的代表,是黑人世界一颗耀眼的启明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权运动领袖,从1986年起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从1987年起他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出生在这所房子里马丁·路德·金出生地:亚特兰大市奥本街马丁·路德·金一家人在亚特兰大街头漫步美国1861年的内战,虽然解放了黑奴,但美国的种族隔离仍然持续,尤其在南部,主要体现在:大多数黑人没有土地,贫穷还要受压迫。得不到教育,处于低教育状态。由于人为设置的许多障碍,黑人无法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举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用餐、坐车都受到歧视。黑人就业形势严峻,1965年,美国只有不到二百名黑人担任公职,黑人与白人的收入悬殊,差距惊人。背景材料1955年12月,蒙哥马利市警察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他发表了这次举世闻名的演讲。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马丁·路德·金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右四)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旅馆的阳台上遇害。他的同事们急忙呼救,并一起向打枪的方向去。孩子们向父亲的遗体告别马丁·路德·金墓美国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40周年。(林肯纪念堂)美国纪念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说40周年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梦想实现后会是怎样?17—25段1—6段7—16段26—32段自读课文,整体把握人人生而平等(18)拥有正义和自由(20)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21、23)我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解放黑奴宣言——光芒、希望、黎明——法律基础悲惨处境——备受压榨、穷困、流亡——骇人听闻集会目的——及时兑现诺言——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梦想?7段: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不敌对、不仇恨、非暴力)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8段:信任、团结大多数白人。9段:斗志昂扬,永不退缩。非暴力反抗非暴力反抗它并非消极,而仍是反抗,且从根本上说是强者的手段;它不寻求打败或者羞辱对手,而是要赢得他的友谊和理解;它抵抗的目标是指向邪恶本身而不是在行这种恶的人;非暴力反抗者愿意接受痛苦而不报复,接受对方的打击而不还击二读大声读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并且说明喜欢的原因?“三多”多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修辞。多用比喻、排比、对比、呼告、反复,增加感染力。语言方面的特点:品味语言的魅力。语言比喻对比排比反复语言优雅并富有无穷的韵味,恰似行云流水,又如江河奔泻。产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怎样说好演讲辞:1、内容要完整、集中。2、要有充沛、激昂的感情。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3、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排比句在文章中的恰当使用。课堂小结本文感情充沛,词句优美,设喻巧妙,感召力强。全文以回顾历史为开端,以揭示黑人生活现状,号召黑人投入争取民主、自由、民主的非暴力战斗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