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孩子,根源在家长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第一反应就是骂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我供你吃供你穿。但家长想过没有,你真正关心孩子有多少,你只是管了他的吃穿,并没有从内心深出去和孩子沟通。九月一号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播了这样一个节目,一位盲童在弹钢琴,十指在琴键上飞舞,台下座无虚席一片安静,当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结束了台下响起一片热恋的掌声。是呀人们无不为孩子的精彩表演所感动。而一位母亲付出了多少,又有谁知道?母亲拿了四本厚厚的书——其实那不是书,而是母亲为孩子能够学琴一个字一个字刻的盲文音符,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都在家里。(现在还没有盲文音符的书)看到这我已热泪盈眶,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需要一个怎样的父母,需要一个付出怎样代价的父母。我们有些父母,不找自身的原因总是挑孩子的毛病,孩子一考不好,不是骂就是打,孩子被你骂坏了打怕了,因此也养成一些坏毛病,抄作业,撒谎,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1.家长太重视孩子成绩,太忽视孩子成长2,家长太想安排孩子一生,太不愿意接受孩子想要的一生3,家长不够幸福,也无意识该让孩子幸福。建议爸妈从自身开始,学习自我成长,做孩子的情商教练,才能教出幸福成功的孩子。“朽木”也会有春天靖煤小学韩志梅有一条谚语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孩子难免会有坏的习惯,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变坏习惯为好习惯!好习惯使人不由自主去学习、去工作、去助人,为什么?回答:学惯了,不学难受;干惯了,不干难受;帮惯了,见到人有困难不帮便难受。坏习惯使人不知不觉地,很省力地,很轻松地去拖拉,去懒惰,去干扰人。他为什么那么做,细想起来,不为什么,就是拖惯了,懒惯了,干扰惯了,不干扰也难受。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都是一种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或者变得费力,变得困难。可见养成好习惯的好处真不小。很多孩子冷一阵子,热一阵子,无一定计划,无一定规律地生活、学习,习惯了。怎样改正坏习惯,使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显然,把孩子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不能批评一通,训斥一通,上一通政治课,讲一番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子把决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小强的补充习题和语文书都没有带!”老师一听,心想莫不是他想给我这个新老师来一个下马威。“老师,他一直就这样,无可救药……”童言无忌,可这孩子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吗?面对着孩子们的议论,我决定迎难而上。我找到了小强,小强还是个挺有自知之明的孩子,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说“老师,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把补充习题和语文书都忘在家里了。”“那你完成了吗?”他只是不做声“老师,你相信我吗?”他愣愣地看着我。我点点头,“不过老师更相信老师的眼睛哦!眼见为实啊。你明天能带过来吗?”“好的。”他回答得似乎很爽快,但我却为他的爽快担忧,又回了一句“如果没有完成今天晚上一回去要补上,明天老师要讲评。”他欣然答应了,但我的心里还是很不踏实。于是在放学时,我写了一张小纸条:“尊敬的小强家长,真为您高兴,首先我想告诉你小强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孩子,小强双休日的作业忘带了。他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答应及时补上,明天把作业交了相信明天上交的家庭作业他一定是已经完成好了,明天他一定会喜讯告诉你们的……”然后,我把小强叫到办公室把折叠好的信纸装入信封,故意不封口,交到他手上,对他说:“这是份特殊的作业,交给你爸妈。”第二天,孩子兴高采烈地也递给我一张小纸条:“感谢您老师,孩子有进步多亏老师的引导,我们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人才……”从孩子的眼睛里,我感受到了小强心中的喜悦。小强的眼睛闪闪发光,一脸认真地和我说:“老师,这是我作业,我会努力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愿望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不可否认,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渴望成功的心都是一样的。也许每个人能达到的高度不一样,但给孩子一次机会,一个希望,他们也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