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践行因材施教的几点尝试淡水八小刘艳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虽然大家都知道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但目前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存在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学,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优生吃不饱或食之无味,而学困生却消化不了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呢?这里浅谈自己在语文课上的几点尝试,与大家共勉。一、根据能力,各司其职----课文教学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充分预习,尽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读文本,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预习前我都会安排预习目标,并且根据不同能力的孩子,把预习目标分为A、B、C三类:(以《将相和》为例)A类目标1、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的位置,能独立认读和书写,并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2、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将”和“相”分别指谁(会书写他们的名字),大概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写下来。这类目标适合班上的学困生,他们首先要夯实基础,因此对于生字词的读、写及初步理解要能实实在在完成。在读课文时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地方,统统写下来,便于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B类目标:1、自觉完成生字词的书写和理解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说出你最喜欢或佩服文中哪个人物,说出你喜欢的理由3、为课文设计板书4、查阅资料,设置导入、提问、衔接语等,准备上台当小老师这类目标适合班上的优等生,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表现欲望,因此,培养他们通过查各种相关资料进行备课,并给他们提供上讲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作铺垫。C类目标:1、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2、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3、完成课后习题(不理解的作记号)4、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你的疑惑。这类目标适合班上中等成绩的学生,他们能自行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还有一些地方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在和优等生的讨论互动过程中逐渐理解。在正式上课时,我(或者小老师)首先会对生词的书写认读进行检查,这部分表现机会主要留给学困生,全班同学的掌声和肯定让学困生充分体会耕耘后收获的喜悦。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带着这份开心,愿意积极进行性接下来的学习。那么优等生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后,他们中有一部分会上台展示自己所有的劳动成果,他们的精彩演讲,会博得同学的掌声和“粉丝评委”的高度赞扬,那另外一些已经被老师培养得像模像样的小老师,他们会正规地为同学们上课,由导入到提问到板书再到总结,在这个过程会充分和中等生互动,并大力解决学困生的问题。那么整个课堂,你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提出质疑,还可以评价同学的表现,无论你属于哪个成绩层面的孩子,都有你表现的机会,都有获得别人肯定的机会。根据孩子能力、个性的不同来安排任务和角色,能让每个孩子都是主角,都会被需要,都有机会被肯定。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参与度也非常高。即使成绩最差的孩子也盼望上语文课。二分析特点,各显神通-----练字教学学校虽然开展练字教学几年时间,但令许多老师头疼的是,觉得班上整体书写水平进步不大,或者没有进步。其实究其原因是辅导时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总是把所有学生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和评价,忽视了个别差异。造成书写差距拉大,让部分学生丧失练字的乐趣和信心。虽然大家同一个老师教,练习同一本教材,但由于孩子的气质、审美、理解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字各有特点,例如我们班有四五个孩子的字,总是四平八稳,很用心地书写也只能做到横平竖直,没有笔锋可言,这几个孩子我就要求他们朝仿宋体练习,并打印一些仿宋体的字贴给他们模仿,逐渐地,他们的书写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在阅读时能给人舒适醒目的感觉,我给予大力表扬!有几个孩子笔画总是有些夸张,甚至一波三折,我通过观察,觉得他们比较适合练习隶书,当找来隶书字贴以后,他们也非常喜欢,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