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以隐性干预为主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北碚朝阳小学李春雨我参加幼儿教育工作十七年,每天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甜蜜。虽然有时候,也会发生一些让我苦恼的事情,但我都能和班上的老师配合处理好,在我的心目当中,幼儿教育这份职业是阳光、幸福的。可有一天,我们班上的豪豪小朋友却让我对这份职业产生了倦怠心理,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事情的起因是,豪豪打人。一、案例:豪豪何许人也?大名谢成豪,5岁,性格内向、胆怯。有天下午,小朋友正在画画,轩轩跑到我面前,一边啜泣一边说:“谢,谢成豪打我。”“闹矛盾了吧”我一边搂着轩轩,一边安慰她。“我没惹他啊,我正在画画,他突然就——。老师,你看……”她掀开衣袖露出手臂,柔嫩的皮肤上三道红印,还破了皮。我立即火冒三丈,叫来豪豪,严厉的询问他:“你怎么回事?你为什么打轩轩?”豪豪在我的怒目注视下不动声色,盯着墙壁,一声不吭,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犯错误后的害怕与愧疚。“讲不讲?不讲警察会抓你走。”豪豪听到警察二字,转头看了我一眼,只一眼,又扭过头继续瞅着墙壁,沉默,沉默,我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在受伤的轩轩面前,我没能为她主持公道,我感觉自己有点下不了台面。“走,跟我出去!”我命令谢成豪,他岿然不动,我有些气急败坏,用手去拉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发生了,豪豪,这个叫豪豪的5岁小男孩居然,居然用手打我,他两手不停的上下翻动,一下一下都打在我的身上,甚至整个人都开始咆哮起来,“啊”我注意到他双唇紧闭,瞪着双眼,象一头角斗中的雄狮。我一下子愣住了,从来没见过打老师的小朋友,从来没见过如此倔强的小朋友。在这次事情处理中,我败下阵来。这个事件让我好几天郁郁寡欢,而豪豪在我面前也变得更加的沉默,不再亲近我。孩子们还是会来告状:“老师,谢成豪推了我”“老师,谢成豪揪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呵止,让打人的情况暂时中止。豪豪似乎更加变本加厉,在上课时,他会毫无征兆的对小朋友进行突然袭击,而且反反复复,直到把别人打哭,然后离开他的身旁。二、分析:在班级会议当中,大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豪豪为什么爱打人,为什么不肯接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建议,为什么不愿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中。经过一个星期的跟踪观察,我寻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豪豪结交朋友的方式不对,他总是希望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交往,当他人不愿参与或参与的形式不对,他就认定对方侵犯他,于是以暴力行为对待,同时,在他的心目中,始终认为发生冲突是因为他人的过错造成的,这就给老师的介入调解增加难度,从而出现上述案例中的现象。三、措施:于是,我在教育方法上进行了调整,变直接干预为隐性干预,悄悄为豪豪选择朋友。我发现豪豪特别爱和谭雅文玩,文文是一个漂亮、温柔、爱笑的小女孩,从来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我们调换位置将文文安排到豪豪身边坐。他会不会打文文呢?我心里也有些忐忑,第一天,相安无事,豪豪还会在餐后阅读时,将身旁的位置留给文文,当听到豪豪的呼唤,文文也总是乐呵呵的跑到豪豪的身边坐下,安静看书。原来豪豪喜欢性格温和的小朋友,我们又时常将善良的贾昊杨和王新睿带到豪豪的身边,鼓励他们成为好朋友。豪豪与三位好朋友相处愉快。当豪豪再打小朋友时,我不再大声质问他,而是告诉他如何做一个别人喜欢的小朋友。这种隐性的干预获得了成效,在与几个好伙伴的交往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豪豪的交往方式,润物细无声,渴望交往、渴望获得朋友关注的豪豪悄悄变化着,在与别人的友好相处中获得了乐趣,他渐渐的明白,我爱别人,别人也爱我。这个案例的成功经验让我增加了信心,在我的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同时,还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快乐的成长。